■微言
球场外的惠若琪升华了女排精神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女排无疑是国人心中最有情怀、影响力也最大的体育团队。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再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三块奥运会金牌让女排精神代代传承深入人心,鼓舞着不同时代的各行各业发奋图强、拼搏前进。
女排精神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但要真正领会其要义,却也不易。10月15日,美国篮球传奇巨星科比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现任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说过的一段话,“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即使走得摇摇晃晃,依然坚持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眼中充满坚定。”
是的,这就是女排精神。如果说郎平那一代人缔造了女排精神,那么惠若琪这一代人则是升华了女排精神。
惠若琪可以靠颜值吃饭,但她还是选择了利用排球天赋和才华,书写人生更有意义的篇章。熟悉惠若琪的人都知道,因为受伤,她肩膀里埋着好几颗钢钉,因为两次心脏手术,她差一点错过里约奥运会。不过,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困苦磨难,她没有放弃,而是选择坚持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破茧重生幻化成蝶,飞上了梦想的巅峰。
排球场上的惠若琪,把郎平那一代人缔造的女排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排球场下的惠若琪,则为女排精神增添了新的注解。她在退役后前往偏远山区支教,希望用体育给孩子们带去积极的能量和影响。她积极发展排球公益基金,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抛开胜负,不谈输赢,惠若琪赋予女排精神的补充说明,无疑让女排精神变得更加神圣。
新华社太原5月16日电 题:邢宝明夫妻:同走扶贫支教路,共圆教书育才梦 新华社记者魏飚 邢宝明和王英,两位人民教师,一对恩爱夫妻。两人大学毕业后,一直扎根吕梁山区的贫困县,从事教育工作
新华社武汉5月23日电 题:青春,献给大山里的孩子——记支教志愿者袁辉 新华社记者 谭元斌 “在山村支教不是心血来潮,而是骨子里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和孩子们一起成长,是我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