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纪念孔子诞辰 还原一个真实孔子的德治礼治与人治(2)

2018-09-29 10:50:57  北青网    参与评论()人

孔子认为君王为政也要推己及人,自己贪求财富,就应想到百姓对财富有同样的欲求,所以在季康子因苦于盗贼太多,向孔子求救时,孔子就很干脆地回答“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因为正是季康子自己贪得无厌,过分索取,造成民穷财尽,才迫使百姓铤而走险,不得已去做盗贼的。孔子的这种忧民之心,汉人韩婴在《韩诗外传》中有一段解释,“己恶饥寒焉,则知天下之欲衣食也;己恶劳苦焉,则知天下之欲安佚也;己恶衰乏焉,则知天下之欲富足也。知此三者,圣王之所以不降席而匡天下。故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失饥渴若血气,寒暑动肌肤,此四者民之大害也。大害不除,未可教御也。四体不掩,则鲜仁人,五脏空虚,则无力士。故先王之法,天子亲耕,后妃亲蚕,先天下忧衣与食也。”由此可见,解决好民之生计,使民众过富足的生活,此乃君王的本分和责任,逾此则不配为君。

纪念孔子诞辰

纪念孔子诞辰

人们一般认为孔子是人治的始作俑者,却不知孔子的“人治”之“人”,并非不拘什么样的人都可以,而应是贤德之人。他的人治也并非治人者的随心所欲,而是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做遵守礼法的典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为政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一个社会治理得好坏,礼法能否得到严格遵守与顺利实施,主要不是取决于平民百姓,而是取决于大小官吏,特别是那些握有大权的统治者。如果这些人都能模范地遵守礼法,严格依法办事,就会影响并带动普通人自觉地遵守礼法。当上面那位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时,孔子的回答是:“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为政者的“正”,就是治国的根本,良好的吏治比严刑峻法更有效,“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风,必偃。”他特别强调领导者个人的品德修养,认为这是引领社会风尚的关键。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