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虹鳟“变身”销量不升反降 生食三文鱼标准或尴尬回炉(2)

2018-09-22 10:38:08  北京日报    参与评论()人

不过,对于将“虹鳟”纳入三文鱼行列,业内反对声浪很大。“我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前些年在北京,有些食客因为吃了凉拌福寿螺肉,最后患上线虫病的事。”北京超市发生鲜部经理孙鹤已经做了十多年的水产采购,他明确表示:“我们业内对于三文鱼的认知,最正宗的就是大西洋鲑,最多也就是再加上俗称大马哈鱼的阿拉斯加鲑鱼,因为它们都是在海水中长大的。淡水鱼就不同了,它的寄生虫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孙鹤介绍,超市发已经在内部下发了通知,一律不销售虹鳟。

作为电商平台的风向标,此前京东已经主动下架了虹鳟鱼产品。昨天,记者在京东上所能找到的唯一虹鳟类食品,只有虹鳟鱼子酱罐头。

虹鳟到底在三文鱼市场上占多大比例?此前,央视的报道称“国内三文鱼1/3产量来自龙羊峡”。但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对此予以否认,称目前国产虹鳟鱼产能相对较低,消费量的上升只能靠进口,每年总体生食三文鱼消费量在10万吨至12万吨,其中国产虹鳟仅占1万多吨。

新团体标准的横空出世,理论上应该是有助于淡水虹鳟抢占更大市场。但事实上,大批消费者甚至是行业人士“用脚投票”,已经让一些大型水产市场的虹鳟销量打了对折。记者致电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时,相关负责人也承认,目前虹鳟的整体销量确实下降了不少。

多部门或重新论证三文鱼标准

与普通国标和行业标准不同,这次《生食三文鱼》标准采用的是相对少见的团体标准形式。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解释,国标和行业标准的特点是更具强制力;而团体标准主要是由行业协会与企业参与制定,是一种企业自愿采用的标准,并非在全行业内强制执行。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