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农村少年手机病:以不吃不喝等方式威胁父母给钱 就为给手机充值
17岁的湖南岳阳农村少年小涛(化名),在沉迷于手机直播软件后,以不吃不喝等方式威胁父母给钱,短短两个月,手机充值花掉了两万多元。
和小涛类似,一些农村青少年装满游戏和直播软件的手机,成了现实世界里的“潘多拉魔盒”,一旦开启,恶果随之而来。
主播之诱:农村孩子患上“手机病”一蹶不振
现实世界中的小涛,自卑、沉默、不善交际,16岁进入一家职业院校念书后,“常常被欺负”。今年7月,他回到农村家中,与手机为伴。
在“有钱就有装备”“有钱就能打赏”的虚拟世界里,金钱是换取存在感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充值就能买来认同感。为了这种看似热烈、实则轻飘的认同,小涛不惜以各种方式要挟父母,只为换得充值钱。
如小涛一般,一些在现实世界里屡屡受挫、偏执内向的农村少年,因为豪掷千金而成为网络主播们亲密称呼的“大哥”、玩家们崇拜跟随的“老大”,或者游戏战力排行榜上的“王者”。因为痴迷于虚拟社交的快感,他们患上“手机病”。
湖南郴州一所农村中学的初三年级班主任、化学老师吴耀娟为学生们的“手机病”忧心忡忡。吴耀娟所在的学校留守儿童占比约达80%。“绝大多数孩子会强烈要求在外打工的父母买手机,他们寒暑假的生物钟是晚上通宵玩游戏,上午睡觉,下午起床继续玩。”
吴耀娟观察到,喜欢玩手机的学生“晚上是会犯瘾的”,于是白天上课就犯困,甚至在课堂上睡着。她曾有个学生,初三第一学期化学能考80多分,到第二学期就滑到40多分,再没及格过。“后来我才知道,因为第一学期考得好,妈妈奖励了一部手机,然后孩子常常玩游戏到凌晨一两点。”
以“托”养游:让青少年瘾上加瘾
在反网瘾社会组织的义工廖秋斌眼里,农村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手机病”,病症在春节后会“爆发性增长”——
今年3月,一位焦灼的父亲加入了他们的受害者线上互助群。这位常年在外打工的父亲春节回家,孩子拿他的手机玩游戏,一个春节花去了两万多元。“留守儿童趁父母回家过年,偷偷拿手机玩游戏充值。最多的充了20多万元。”廖秋斌说,他们经手的案例中,家长试图联系一些在游戏市场尾端厮杀的小公司,却一分钱都追不回,“公司捞一笔,几个月就注销了,找都找不到。”
更为可怕的是,“捞一笔”的小公司手段五花八门,甚至以“托”养游,一些沉溺于虚拟世界的青少年成了公司廉价的赚钱工具。
曾以当“托”为业的程飞(化名)告诉记者,这些公司美其名曰某某网络科技公司,在一些电脑城、写字楼里租几间房,集合一批16-20岁的青少年,不少是放暑假的学生,同时挂机多个游戏,午间上班,直到凌晨。
他们组成2-3人的团队,加入游戏中的不同帮派,故意挑起事端引发冲突,然后带头充值,号令鼓动帮派成员一起充钱提高战力,以便相互厮杀。“养‘托’的公司和一些游戏公司有勾连,别人充的是真金白银,他们就是改账户数值,然后这个游戏区的充值金额,公司提成一部分,再分很少的一部分给‘托’。”
“正常人能每天昏天黑地打游戏吗?工资很低的。”程飞告诉记者,这种“职业”一天要在线至少16个小时,收入和精力付出不成正比,大多数“员工”都是游戏成瘾、家境不佳的青少年,因为从事这个“职业”而精疲力竭,瘾上加瘾。
戒瘾之道:堵疏结合,让孩子从虚拟走向现实
《2017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游戏用户规模达到5.83亿人,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元,其中移动游戏的份额继续增加,已经过半。
青少年成为游戏用户主力群体之一。记者在调研中发现,患上“手机病”的青少年存在一些共性,比如有较多的空闲时间,消遣娱乐渠道较少,现实社交面窄等,其中农村、尤其留守家庭是重灾区。
“除了呼吁家长、学校加强教育管束,青少年加强自控,还应该建立更完善的机制,提高门槛。”廖秋斌认为,手机游戏应有更严格的付费金额限制,比如单次付费上限、密集充值监控等;此外,游戏注册应更严格落实实名认证,引入人脸识别功能。
对已经手机成瘾的农村青少年,该如何帮扶?廖秋斌建议,一方面,应向专业的心理辅导机构寻求帮助,高度重视、科学对待青少年“手机病”;另一方面,家长也要带孩子参与到更多现实社交中,尽量多予以陪伴和关怀。“在孩子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更要高度警惕虚拟世界裹挟的狭隘、偏激和暴力倾向。”
长期关注农村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组织“春雷公益”秘书长刘跃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公益组织曾在暑假期间组织留守儿童乡村夏令营,或将农村青少年带到城市开阔视野,当丰富、多元的现实社交平台构建起来,对农村青少年摆脱手机依赖效果明显。
(记者袁汝婷)新华社长沙9月6日电
延伸阅读
超八成受访家长称身边沉迷网络游戏的中小学生居多
青少年沉迷网游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沉迷网游导致青少年视力减弱、成绩下降,身心健康受到不良影响,家长和老师费尽心思却往往难以找到有效的应对之策。中小学生沉迷网游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避免网游成瘾?
新华社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7.3%的受访家长表示自己周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中小学生多,中小学生普遍都有电子设备以及网游对年龄、游戏时长等不设限被认为是中小学生沉迷网游的两个最主要原因。93.2%的受访家长提醒在暑期要特别注意和防范孩子网游成瘾。
受访中小学生家长中,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占29.4%,二线城市的占49.1%,三四线城市的占19.2%,城镇或县城的占2.2%,农村的占0.2%。
87.3%受访家长表示周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中小学生多
河北唐山市民张红敏的儿子读小学五年级,女儿读小学一年级,她坦言两个孩子常抢着玩手机、游戏机。“我儿子小学二年级时就玩游戏上瘾了,趁我们不注意就拿着手机打游戏,家里来客人也不打招呼,头也不抬盯着游戏,已经近视了。我女儿受他影响也喜欢上了打游戏”。
广东省某外企员工张翰(化名)的儿子今年10岁,很喜欢玩网络游戏。“特别是只有爷爷奶奶陪他时,他就玩得更厉害。周末和节假日几乎整天都在玩。”张翰说,他儿子还曾拿着爷爷的微信给游戏充钱。
来自广东的胡彬(化名)有一个15岁的女儿。她坦言女儿晚上放学回家后常拿手机打游戏,有时边吃饭边玩,甚至因此忘记写作业。“我管教她,她也听不进去。她自己想戒也戒不掉。她的同学里有百分之七八十都在玩网游”。
调查显示,87.3%的受访家长表示自己周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中小学生多。据受访家长观察,手机(79.9%)是中小学生最常用的玩网游的设备,其他依次是:平板电脑(44.4%)、台式电脑(43.4%)和游戏机(18.9%)等。
广东省肇庆市某镇公立小学六年级班主任梁乾(化名)介绍,农村的中小学生玩网游的情况也比较普遍。“男生较多,留守儿童较多。大部分学生玩网游的时间是在校外,无人监管的留守儿童有时会玩到深夜。”梁乾介绍,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课堂上往往精力不集中,容易打瞌睡,但和同学谈论游戏情节或技巧时则异常兴奋。他们成绩会出现下降,甚至懒学厌学,旷课逃课。梁乾表示,有学生会偷偷到网吧打游戏,学校发现后会进行教育。
调查显示,影响学业(64.8%)和视力快速下降(59.8%)被认为是中小学生沉迷网游的两个最大影响。其他影响还包括:沉迷于游戏世界不能自拔(46.7%),作息不规律(46.5%),变得寡言少语,性格孤僻(44.8%),攀比游戏装备(29.9%),做其他事情时无法集中注意力(21.7%)。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儿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认为,现在的孩子是网络“原住民”,不可避免要接触网络。“网络游戏是‘双刃剑’,能帮他们交到朋友、减少压力,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比如损害颈椎、腰椎,因为游戏中的纠纷被攻击、被‘人肉’,还有可能接触到色情暴力的信息,影响正确道德观价值观构建”。93.2%受访家长提醒暑期要特别注意和防范孩子网游成瘾
为何有的中小学生会沉迷网游?调查显示,受访家长认为两个最主要的原因是现在中小学生普遍都有电子设备(64.5%)以及网络游戏对年龄、游戏时长等不设限(60.8%),其他原因还包括:学生之间存在随意玩网游的不良风气(50.7%),一些家长让“电子保姆”陪伴孩子(44.0%),父母不在身边疏于管教(27.6%)等。
梁乾认为,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监管缺失,其次是课外活动少,课余生活单调,第三是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比如周边的人都在玩、网吧违规向未成年人开放等”。
“玩游戏的学生在学校总聊游戏中的人物、装备、技能这类话题,年纪小的学生自控能力不强,遇到新鲜的东西就想尝试。另外,大人总玩手机也影响孩子。”张翰分析。
孙宏艳介绍,她和团队曾做过一个研究,想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更容易网络成瘾。“我们在国内6个省份针对学生和家长分别发放6000多份问卷进行调查,发现网络成瘾的孩子大多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不能解决、或没人帮助解决的问题,比如学习不成功、不受老师或同学喜欢、对自我不够认可、父母常吵架、亲子互动时间少或缺失等。我们还发现,网络成瘾的孩子,他们的父母越拒绝网络,比如把网线拔掉、电脑拿走,孩子越容易上瘾。家长的这种态度往往造成孩子背着家长上网。另外,家长对孩子教育方式粗暴或放任、溺爱,孩子更容易网络成瘾”。
调查中,93.2%的受访家长提醒家长暑期要特别注意和防范孩子网游成瘾。
“有一年暑假,我儿子接触了网络游戏,整个暑期他什么都没干,就天天玩游戏了。”张红敏说,她儿子就是在那时候玩游戏成瘾的,“也怪我当时没在意,觉得小孩子玩手机就是一时新鲜,结果现在管都管不住”。
梁乾认为,暑假时间长,学生缺少学校和老师的监管,此时如果家长监管不到位,他们很容易中了网络游戏的“毒”。
张翰现在经常尝试与儿子沟通,告诉儿子过度玩游戏的危害,也会跟孩子一起看网游成瘾方面的教育视频。“我跟他商量好周一到周五不玩,吃完午饭就休息,晚上好好写作业。周六日可以分时段玩会儿游戏”。张翰认为,父母应尽量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和网游。
梁乾认为,网游也有有益作用,比如可以帮助人放松,锻炼人的思维和反应能力,丰富课余和业余生活,“喜欢与沉迷是度的问题,玩游戏要适可而止,这才是对待网游的正确态度”。
怎样避免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调查中,59.6%的受访家长建议提高网游相关法律层级,明确相关权责,51.6%的受访家长希望明确运营主体的法律责任,47.1%的受访家长建议家长学会为孩子选择合适的游戏产品,其他建议还有:尽快建立游戏分级制度(44.7%),就游戏内容严格审核玩家年龄(41.4%),家长对孩子上网的内容和时间进行控制和管理(39.1%),学校与家庭有效沟通,及时关注孩子身心状况(23.8%)等。
孙宏艳建议,家长用正确的方法去教育孩子,让孩子学会正确使用电子设备,另外要和孩子多一些互动,比如一起运动、一起旅游,这样孩子沉迷网游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她还建议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努力。“老师要对痴迷网络游戏的学生多加监督,正确引导。学校和社区要多开展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如开放学校和社区的图书室等。”
我从事媒体行业,做法治新闻报道有20多年了,采访过的检察官、法官、警察不下200人。他们都是我国司法工作最前沿的捍卫者和奋斗者,用他们的心血和智慧,为推进我国的法治建设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