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游戏成瘾背后的家教错位:有些瘾是家长逼出来的

2018-06-25 06:26:00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对此,哈医大一院精神卫生中心主任胡建也有同感,“为什么国外的孩子“游戏瘾”没有中国孩子这么重?有些瘾其实是被家长逼出来的。”胡教授曾跟一个“游戏成瘾”的孩子及其父母签过一份“三方协议”,让孩子自己制订学习计划提高成绩,同时要求家长不过多干涉,双方签字,他来盖章,“我记得,当时孩子乐了,父亲也挺开心,唯独那位强势的母亲一脸不乐意,不过最终还是被说服了。之后那个孩子自己管理自己,主观能动性增强了,没多久就戒掉了‘游戏瘾’。”

跑偏的“自我治愈”:

“病根儿”往往在家庭内部

“事实上,关于‘游戏成瘾’被视为疾病的问题,目前医学界看法不一,还存在着很多争议。”21日上午,哈医大一院精神科一科主任夏炎,拿起案头的一本《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解释道,从专业角度来讲,所有成瘾性疾病,分为物质成瘾和非物质成瘾。而非物质成瘾,目前唯一公认的只有赌博成瘾。在这份全球精神科医生常用的诊断标准里,只是将“游戏成瘾”列在“尚需进一步研究和观察的精神障碍”中。

“尽管‘游戏成瘾’是否是病还有待商榷,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一种外源性刺激,它是导致其他精神疾病的诱因。”夏炎举例说,一年前她接诊过一个男孩,由于常年玩游戏昼夜颠倒,生物节律紊乱,与社会脱节,有一天,他毫无预兆地得了突发性精神失常。

虽然上瘾行为外在表现广泛而又多样,但“病根儿”往往出在家庭内部。哈医大一院精神卫生中心主任胡建发现,“游戏成瘾”的孩子家庭关系普遍比较淡漠,家长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因此孩子才会倾向于在与其他玩家的互动中“自我治愈”。

“尤其是一些初中生,更容易‘游戏成瘾’,他们正处于叛逆期,与家人关系较为紧张,而且判断能力和自我控制力不足,如果对学习兴趣不大,又找不到其他乐趣,加上家长缺乏正向引导,就很容易沉迷游戏。”在胡教授看来,将“游戏成瘾”列为疾病能够引起人们对“游戏瘾”的重视,不过让他担心的是,现在暴力惩戒机构层出不穷,管理混乱。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