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进口红酒A货泛滥:你喝的拉菲其实是“拉非”

2018-06-20 09:14:23  财经杂志    参与评论()人

不过,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从包装、标识和口感来判断真假可能还有些难度。

张路英表示,即使是葡萄酒行业人士也不能保证能辨别所有葡萄酒的真假,他们通常只熟悉自己经常接触的某一产地的酒,对于普通消费者,一些仿冒酒足以以假乱真。不过,“如果你喝到旧报纸、纸箱子泡过水的味道,或者臭味、杂味、腥臭味,那一定是假酒。”张海文说。

除了完全模仿大牌葡萄酒的情况,“打擦边球”的行为也令大牌葡萄酒伤透脑筋,一些酒商为了不与大牌葡萄酒起正面冲突,起一个和大牌名字不完全一样、却又非常相似的酒名,让消费者误以为自己就是某大牌,借此销售自己的酒。以拉菲为例,在国内某大型电商平台搜索该品牌,会发现大量相似的酒名,如“拉斐”、“拉非”、“拉斐尔”、“拉菲卡斯特”等,这些酒的介绍里大多赫然写着“产地法国”,却并不提供入关手续和检疫证明,质量也无法保证。

面对“揩油者”,一些品牌选择与之对簿公堂。一个广受关注的案子是法国大牌葡萄酒“木桐”诉上海班提酒业“穆桐”商标。2017年,这一长达七年的案子结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判定“木桐”葡萄酒胜诉,认为“穆桐”易引起消费者混淆两种酒,消费者易将“穆桐”误认为是更为知名的“木桐”。在2018年初结案的另一起案件中,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判定国内两家公司侵害了拉菲所有者法国拉菲罗斯柴尔德酒庄的商标权,判决被告立即停止使用造成侵权的“拉菲特”和LAFITTE这两个名字(拉菲的英文为LAFITE)。

有些仿冒酒的酒汁来自进口的散装酒。这些装在橡木桶里的散酒通过了正规海关报批和检验检疫,其进出口本身是合法的,但进口到中国后,它可能会被勾兑包装成假冒大牌的葡萄酒出售。中国酒类流通协会葡萄酒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杨征建向《财经》记者指出,海外主要产酒国的法律法规相对完善,造假成本更高,造假行为本身发生在海外的情况比较少,中国市场上那些穿着国际大牌外衣的假葡萄酒,更多是在中国被包装销售。然而,一些大牌葡萄酒公司发现,随着中国市场对中高端葡萄酒的需求越来越大,发生在国外的假冒大牌行为也让中国葡萄酒市场上的假酒乱象更加复杂。“我们现在更头疼的是,一些南澳产的酒,其实不是奔富或富邑的,它们在南澳被大量罐装,再出口到中国。”奔富品牌所有者澳大利亚富邑集团公关负责人向《财经》记者说。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