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实话说,牛犇不是冲着做明星来的。他做演员,为的是吃饭,为活命。
1947年,张骏祥导演受邀去香港永华电影公司拍摄《火葬》,主演白杨推荐牛犇出演她的“小丈夫”,牛犇跟着剧组到了香港。当时,牛犇住在长城影业公司,每天都从宿舍出门去看《清宫秘史》的拍摄,最后把慈禧和李莲英的台词全记住了。回来后他表演给大家看,众人都被逗乐,夸他是“神童”。其实“神童”在进入电影厂之前只粗略读过3年书,剧组才是他真正的课堂,演员就是他朝夕相处的老师。张骏祥、吴祖光、陶金、白杨、吕恩、李丽华都把牛犇当成自己的子弟一样。
大哥哥大姐姐们教他拍戏的诀窍,教他学会认识衣服不同的料子,教他学会观察人、观察生活,把日常当成训练演技的课堂。当时演员们住在庙街,街坊多是香港本地的贫苦人家。看到中国人民受到英国殖民者压迫的情景,许多青年演员都忿忿不平。有几位进步的年轻演员,在宿舍里偷偷开会学习,嘱咐牛犇到楼下站岗。
要防备什么人?要通知哪些人?年幼的牛犇一概不知,他警惕地站在楼下,模模糊糊靠直觉明白:大哥哥大姐姐们关起门来开的会,很神秘;他要讲义气,保护他们。
1949年10月1日,北京的喜讯传来,正在香港拍戏的演员们按捺不住。演员刘琼和好几位青年兴奋地一路跑到大屿山,以每个人的身体作为一根线条,手拉手在山上拼出五角星。牛犇也好想成为五角星里的一根线,但他太小了,够不着。他问大哥哥大姐姐们:“为什么要支持共产党?”
大哥哥大姐姐们告诉他:“中国人民解放了,共产党是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是共产党解救了我们大家,给了我们新生活。”
见他不解。大哥哥大姐姐们拍着他的脑袋说,“从今后,你有饱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