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猪价涨跌的基本原因离不开供需变化。一位先后在四川、吉林等地经营管理生猪及饲料企业20多年的业内人士为记者画了一幅猪价涨跌“路线图”:肉价上涨——母猪存栏增加——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
“这次下跌,是因为前期高价刺激产能扩张。”该业内人士表示,近年生猪行业国内规模化养殖占比快速增长,“大量中小散户‘倒’在前几轮‘猪周期’,企业、大户抗风险能力较强,波动周期也拉长了。”
记者发现,由于“猪周期”出现时间变长、波动较大等新趋势,中小规模的养猪户心态出现明显分化:一部分养猪户在几轮波动中被“洗牌”退出,不少地区100头以下的养猪户消失;一部分中等规模大户正在“抄底”;一部分中等规模大户“清盘”观望。
吴昊在今年2月出栏300头生猪后,在4月1日和2日以平均每头230元购进了300头仔猪,“我预计10月后猪价能上涨,现在看即将出栏的200头猪肯定赔了,赌这300头”。吴昊对于亏损心有不甘,他说,这200头出栏后,他打算再进200头仔猪,“搏一把”。
在养猪大户王亚芹家门前,记者碰见了穿着工作服从猪舍回来的王亚芹,听说记者是来就猪价进行采访的,王亚芹连便服都没有换就拉着记者在路边聊了起来。
“本来这个时间应该在猪舍干活,但现在存栏的猪少了,我没什么事就回来了。”王亚芹目前还有400头猪存栏,而她对市场比较悲观,“这400头猪年底前清空,之后我打算观望一下,预计2020年前猪价都不会太好”。王亚芹通过对周边养殖大户观察发现,短期内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不会改变,“不少还在扩大规模,价格下跌没让大家真正害怕”。
专家分析,本轮猪价持续走弱,主因是生猪市场产能持续加大,但实际销量减少,春节后消费转淡和生猪产能过剩、养殖户恐慌性出栏等因素叠加,出现阶段性供过于求。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专家分析,CPI同比涨幅略有扩大,主要是猪肉等食品价格上涨以及翘尾因素带动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对猪肉、水果等食品价格上涨的预期比较强烈。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