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现象:
未成年人打赏事件频发,社会、家长该如何应对
在大连类似的未成年人打赏主播或者消费大额钱财玩游戏的案例近一两年来并不在少数。在今年的1月份,大连9岁的小梅先后30余次向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打款,消费了父亲支付宝里的5.8万余元钱。不久前,大连另外一位13岁的男童玩多款手机游戏,刷掉了妈妈卡里1.2万元钱。
不仅在大连,其他地方也多次发生类似事情。去年,《央视新闻》曾报道,上海一位13岁女孩以学习为由,用妈妈手机偷偷给自己喜欢的网络主播打赏,两个月就花光了父母25万元的积蓄。
每当有此类事件发生时,都会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从专家到网民都有着很多的看法。互联网教育研究院院长吕森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建议家长跟孩子制定一个“约定”,这个“约定”规定好不能超出的“界限”,同时规定好奖惩措施。吕森林建言,为保护孩子免受移动互联网负面信息的攻击,在潜在危险变成真正的问题之前识别这些网络危险,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所有的教育从业者,以及企业一起行动起来,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以帮助孩子安全享受移动互联网的世界。
面对未成年人巨额打赏,很多网友也提出了对策,要对于未成年人实行金钱管理,家长要尽到自己的监护职责,大额钱财、银行卡密码、微信支付密码等,尽量不给孩子掌控的机会。
相关法律:
主播诱导打赏,直播平台难辞其咎
《未成年人保护法》分别规定了包括国家、社会组织、个人保护未成人的义务。类似的未成年人给直播平台高额打赏事件屡屡发生,记者认为除家长自身原因外,主播们的诱导打赏行为,特别是直播平台缺乏对未成年人的身份审核也难辞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