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涉黄、涉暴等内容大幅减少,以低俗内容博眼球的现象也得到了遏制。
记者调查发现,之前某些网络平台大量充斥着低级趣味的内容。同时,部分网络主播为“博眼球”出位,公然挑战社会公序良俗。
在北京上大学的甘肃省广河县人马应保说:“以前,一些短视频平台上有不少低俗内容,有的视频或直播让人觉得恶心。现在不一样了,曾经火极一时的低俗内容账户要么被封,要么相关内容被删掉。”
据马应保介绍,由于初中开学时间临近,他这些天负责在家盯着淘气的弟弟写寒假作业。“刚开始,我对弟弟边写作业边玩手机的行为很生气,因为他之前经常关注一些抽烟喝酒的视频。后来,我倒是允许他看手机视频了,因为他现在关注的都是学习类账户”。
根据马应保的介绍,记者点开这些学习类账户发现,类似学习类直播或短视频的关注量较大。比如,在某短视频平台上,一名发布英语类学习内容的用户拥有51万粉丝,一名发布数学类学习内容的网友拥有32.3万粉丝,总量甚至比一些“网红”还多。同时,视频内容对于相关知识的讲解不仅细节突出,而且还通俗易懂。
此外,记者调查发现,在某短视频平台首页推荐内容里,更多的是展示普通老百姓生活各方面的内容,那些举止不雅的图片封面几无踪影。
持续整治效果明显
“以一些短视频平台为代表的新媒体,建构出一个新型的公共空间,而且具有强烈的区隔性质。因此,与其说是视听新媒体引发了违法违规现象,不如说是现实社会问题在新媒体空间的折射。”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网络与新媒体系主任郭栋说,在这个话语空间,规制媒介平台是治标,对青年用户的价值观进行引领才是治本。
新华社武汉1月30日电(记者徐海波)手持一部智能手机,再配上一个自拍杆,就可以成为一名“网络主播”。不仅美女帅哥可以,还有很多农民争相“尝鲜”。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正在迅速崛起的千亿元级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