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七八点,这里已经往来繁忙,他在站台找个角落站着,开始指路。
“一大早出门,下午四点多回家。”儿子谢宁(化名)记得,起初,父亲指路遭到母亲抗议:除了往返10分钟的路程,他在公交站台上一站就是一整天,怕身体吃不消。
但老谢没有理会,反而越做越认真。
那时,亚洲第一大交通枢纽站在东直门动工,许多公交车站牌移了位置,不但外地人找不到车站和路线,很多北京人也摸不清。
老谢把东直门范围内23个车次、485个车站名称全抄在笔记本上,并按次序汇总。他还挤时间把东直门转了好几遍,把人们常打听的一些单位和建筑记下来。
为了指出车站的准确位置和距离,每个车站老谢都要走上三四个来回,用步子测量,回答问路人时,能准确到米。
一段时间后,他指路时的随身物品中,便多了个厚厚的笔记本,那是一步步走出来的“指路秘籍”。
谢宁回忆,父亲除了指路,也常常给行人提供其他帮助。有位40多岁的妇女,哭诉打工被辞退没钱交房租。老谢安慰一阵后,帮她扛着行李一路送到目的地,还付了车费。
见到举着牌子乞讨的,老谢也会伸援手。谢宁曾提醒他小心被骗,老人却不以为然,“哪有那么多骗子,万一帮到人家了呢?”
他常跟家人念叨,指路这么多年,最感动的不是一句句“谢谢”,而是他曾借钱给一个自称没钱坐车的人,过了一段时间,人家专程从山东老家赶回来还钱。
最忙时6秒接待一位咨询者
老谢指路的第三天,张大姐决定跟他聊一聊。
她当时是东直门附近一所学校的老师,东直门公交站是上班的必经之地。“九月份,走几步就出汗。我连续三天看到这个大爷在公交站指路,觉得很感动。”
张大姐印象中,老人穿一件汗衫,一米七左右的个头,身材瘦小,脸晒得红扑扑,一手举着指路牌,一手拿着小本儿。“找他问路的人特别多,都排队了,我在边上等了20多分钟,他才有空跟我搭话。”
昨天早晨6点46分,被称为“指路大王”的谢亮老人因病去世,享年87岁。从2001年起,谢亮就在东直门交通枢纽义务指路,熟悉东直门地区的大小建筑物和公交线路的他,因义务指路十几年,在东直门地区家喻户晓。
未来网(www.k618.cn中央新闻网站)北京2月22日电 (记者 梁希理)一名87岁高龄的老党员义务为行人指路解惑长达17年,并带动一大批人加入志愿指路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