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老人义务指路16年 平均每天接待为1500名行人

2018-02-24 04:01:02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她问老谢“辛苦吗”,他只一笑,“多喝点水就好了嘛。”

谢宁也记得,时间久了,父亲不仅不觉得辛苦,反而更起劲。“大风大雨天都要出去,饭都没法按时吃。”

觉得在人群中指路不方便,老谢干脆搬来一张木桌,放在东直门立交桥东北角的墙边,在墙上挂一张北京交通地图,再撑把遮阳伞,开始“摆摊”。

有人做过统计,他平均每天要为1500人指路,碰到节假日,一天有三四千人前来问路。指路站点最忙的时候,平均每6秒钟就接待一位咨询者。

指路不易。谢宁回忆,父亲的指路摊位固定后,除了早出晚归,还会遭到一些黑车司机刁难甚至威胁。“那时公交站混乱,很多黑车蒙骗外地人拉活儿,父亲指路影响到他们的生意。”谢宁记得,那帮人为了赶他走,经常骂人,甚至要动手。

家人都很担心,但老谢却不害怕,“我在做好事,有什么可怕的?”

张大姐也见过这种场景,碰到别人来为难时,老谢就不予理睬,继续指路。“时间久了,这些司机也习惯了他的存在,甚至还有来表达敬佩的。”

慢慢地,老谢指路成了东直门一道风景。2006年,东城区将他评选为年度十大感动人物之一;2007年获得全国道德楷模入围奖和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称号;2008年北京奥运,他成为火炬手,接过圣火奔跑在他熟悉的马路上。

有人称他“指路大王”,老谢开玩笑地回应说,“我姓谢,每天有很多人谢我,别人喊谢谢我就很开心了!”

年近8旬学英语为老外指路

老伴去世后,老谢一直独居。谢宁为方便照料,多次劝父亲搬到自己家同住,却都被拒绝。

理由每次都一样,儿子家离公交站太远,他不愿每天花几个小时在路上。谢宁欣慰的是,老爷子身体还算硬朗,脚力也好。“年过80还能健步如飞,每天爬楼梯,走起路来我们撵他都费劲。”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