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告别近20年野蛮生长 电动自行车姓“自”不姓“机”

2018-02-12 07:35:56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总的来说,电动自行车姓‘自’而不是姓‘机’。”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对本报记者表示,“新国标”明确要求电动自行车需要具备脚踏骑行功能,并对最高速度和整车重量做了调整,厘清了长期以来电动自行车到底是自行车还是机动车的问题,带动其回归自行车出行本质,也符合自行车交通服务城市的初心。

他分析说,电动自行车车重和速度存在一定正比关系。车辆越重,高速下保持稳定的能力越强。55公斤重的电动自行车具备速度达到50公里每小时的能力。根据测算,电动自行车时速50公里时,出现事故时有80%的致死率。“如何让55公斤的电动自行车不开到50公里时速,需要骑行者自律和监管者他律同时发挥作用。”

同时,电动自行车安全性能低、非法改装现象也加剧了火灾发生。郝文建表示,经过对这些事故原因的调查分析发现,目前绝大多数电动自行车产品车身材料基本不具备防火阻燃要求,一旦发生短路等电气故障,30秒内即会出现明火,着火后3分钟火焰温度可上升至1200摄氏度,并迅速引燃周围可燃物体。

为此,公安部今年1月下发《关于规范电动车停放充电加强火灾防范的通告》,明确严禁在建筑内的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车或为电动车充电。《通告》中,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和电动三轮车都被纳入监管范围。此次“新国标”也在增加车辆材料防火性能、阻燃性能要求外,在说明书中增加了关于电动自行车的使用安全提示。

在杨新苗看来,从城市管理者和交通部门角度看,从根本上解决电动自行车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推动电动自行车“自行车化”而非“摩托车化”是更好的发展方向。他认为,杭州、上海、北京等城市,可通过设置和完善更高的地方标准,采用更为接近自行车的电动自行车产品,提升城市品质,降低管理成本和事故出现风险。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