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军媒刊文纪念西沙海战18烈士:甲午之后 海军首胜

2018-01-19 13:47:58  中国军网    参与评论()人

军媒刊文纪念西沙海战18烈士:甲午之后 海军首胜

(原标题:这一天,戍守在西沙群岛的官兵想家了!)

马上要到春节了,这是一个关于团圆的节日。

每当这个节日即将来临的时候,神州大地的炎黄子孙们无论身在何处,都会觉得温暖。因为在人们心中,春节就等同于“团圆”。

春运期间,全国各地的火车站、客运站、机场满是匆匆归家的人群,在这场跨越大半个中国的“大迁徙”中,“回家”成了散落在天涯海角的人们不约而同的约定。

而家中,母亲一定早早切好了香肠、腊肉、做好了一桌子年夜饭;父亲一定早早贴好了春联、福字;爷爷奶奶虽然年纪大了,却也一定挪动着蹒跚地脚步走到窗边,想看看一年不归家的游子回来了没有,老人张望着,收音机里还不停循环播放着那首百听不厌的《常回家看看》……

这些伸手可得的幸福,平凡而又温暖,琐碎却又醉人。

浩瀚南海,碧波万顷。大洋深处,执着坚守。因为责任,归期难许。这份常人能轻易尝受的甜蜜相聚,在戍守祖国西沙海岛的驻岛官兵身上,却成了一份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如阵阵波涛般冲击心灵,拨动心弦。

军媒刊文纪念西沙海战18烈士:甲午之后 海军首胜

祖国万岁商晓晓摄

采访四站连战士许家禄时我才得知他因为母亲动手术刚从家里休假归队。面对这个同年兵,我半开玩笑似的问他:“人家这个时候都是快过年了往家跑,你怎么从家里往外走呢?你还真有点“逆行”的意思。”

这个汉子憨厚地笑着,操着一口浓重的东北口音告诉我,“妈说,守着国家和守着她是一样的。”

他就这样用一句轻描淡写的话结束了我的询问。紧接着,这个同年兵翻出母亲塞在他行李箱里的红肠,拿出两根往我手中一递。我接过红肠问他:“快过年了你要走,阿姨能舍得吗?”他没有立马回答我,继续拿着红肠分给其他战友。

但是我注意到他的眼睛有点发红,拿着红肠的手也微微有些抖。“我妈肯定舍不得!她知道我这一走春节肯定是回不去了,送我的时候也是强忍着眼泪,还排了半天队买了一大包东北红肠说让我带回来过年的时候分给岛上的战友们吃,她说,这是家的味道。”

听着他的讲述,看着这个年纪和自己差不多的兵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不禁有些后悔,自己真不应该问他这样的问题。一个是大病初愈的母亲,一个是需要他的工作岗位。当他面临在床前尽孝和为国尽忠的选择时,我想在他的内心深处也会有一番痛苦的挣扎,但今天的他以一身帅气的军装站在我的面前,就足以证明他的选择。

军媒刊文纪念西沙海战18烈士:甲午之后 海军首胜

西沙风光商晓晓摄

当兵已有近5年时光,每一年我都是在战友们的陪伴下,与可爱迷人的小岛共度新春佳节。朗朗星空,弯月如钩,一番往事不由得涌上心头,我想起去年春节与母亲的一通电话……

我与母亲在电话中讲起,或许是因为节日战备的忙碌使自己早已淡忘春节的滋味,或许是因为习惯了不回家过春节,又或许是“一家不圆万家圆”的信念使自己牢记使命,所以我的内心便不会再像新兵时候那样提起春节、提起回家就有太多的伤感。

母亲听后沉默许久,用颤抖地声音告诉我:“你爸除夕那天出了趟门,没多久回来后,就抽了根烟,然后整个春节都把自己闷在屋里,再也没有出去过。”

军媒刊文纪念西沙海战18烈士:甲午之后 海军首胜

对于父亲的这个行为,我在电话这头表示不解。

母亲的声音已开始变得哽咽,她解释到:“你爸回来给我说,出门就看见街上你儿时的小伙伴们都在一起有说有笑的玩乐,他看过来看过去,就唯独少了一个你。回来后就给我讲,咱们做父母的不称职啊,让自己的孩子受苦了……”母亲讲到这里便说不下去了,在电话这头的我感受到母亲在刻意的把手机拿远,我知道她此时已泣不成声。

此时,千般滋味顿时萦绕在我的心头,我脑子里浮现出父亲在一群同龄人中找不到我的身影时失落的神情,还有那转身离去时彷徨忧伤的背影……两行热泪不由得顺着脸颊滑落在迷彩服的领子上。

军媒刊文纪念西沙海战18烈士:甲午之后 海军首胜

那一刻,使我更加明白了儿女之于父母的重要性,那一刻我更加明白了家人渴望团聚的原因。那一刻,我也更加明白了自己和千千万万个战友在这一刻坚守岗位的意义。

同一年的除夕夜,当我完成所有的工作准备回宿舍休息时,新年的钟声早已敲响。路过单位的值班室,里面几个陌生的身影引起我的注意,我刚要走上前去问问情况,一个熟悉的身影探出值班室的玻璃窗,原来是财务的潘助理。他冲我招手说道:“刚忙完吧?快进来吃饺子,这是我爸我妈还有我老婆,他们在家属房包了饺子刚给我送来,我今天值班……”

我恍然大悟,急忙走进屋给叔叔阿姨还有嫂子拜年问好。一家人非常热情地招呼我,热心肠的阿姨一边递给我一碗热腾腾的饺子一边给我讲道:“你们这些孩子都不容易啊,越是放假你们就越忙。本想着我们一家人在部队能团聚一起吃个团圆饭,没想到我们都来了,你们却还有工作……”

我盯着碗里的饺子沉默不语,一时间真不知道该如何去回答眼前这位母亲看似有些埋怨的话,只顾低头大口地吃着香喷喷的饺子。

军媒刊文纪念西沙海战18烈士:甲午之后 海军首胜

夜已经很深了,一家人谁都没有要回去休息的意思,相互间聊着童年的趣事还有北方过年的风俗。平日里总是冷冷清清的值班室在这一刻显得甚是温情。我也迟迟迈不开离去的脚步,坐在一旁尽情享受着这似曾相识的,属于家人团聚时刻的温馨和甜蜜。

心中的思绪也仿佛随着大家的话题回到了家中:家里有母亲那亲手煮好后端上桌的饺子,有父亲和自己紧挨着坐在一起畅聊心中理想,有小妹妹围着桌子转来转去,还有一家人的欢声笑语……

想着想着我突然就明白了阿姨刚开始那句看似埋怨的话。这其实只不过是一位母亲内心太渴望一家人的团聚,渴望自己的儿子能和许许多多的普通人一样享受属于家的那份温馨。

但是同样的,作为一位军人的母亲,她也会为了自己的儿子在这一刻选择坚守岗位,为祖国和人民放哨站岗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这种骄傲和自豪,只有军人的母亲能懂。

军媒刊文纪念西沙海战18烈士:甲午之后 海军首胜

不是不想家,而是千万家总要有人去守护。纵然站岗执勤的时候是艰苦枯燥的,纵然每个人岗位是平凡普通的,但再单调再无聊的工作总要有人去做,再艰苦再枯燥的岗位也总要有人去默默坚守,我想这便是中国军人的价值所在。

每逢佳节倍思亲,只愿自己把心中那对家人的思念都融进祖国的大海,为享受团圆时刻的人们守护那安宁太平,这何尝不是一场特殊的团聚,又何尝不是一份最美的幸福。

军媒刊文纪念西沙海战18烈士:甲午之后 海军首胜

西沙风光商晓晓摄

平安颂

商晓晓

似雨,似雾,似轻烟

丝丝、缕缕、袅袅的

漂浮、盘旋、缠绕于

谁的心头、梦边

秋风与黄昏相约

秋雨与乡愁结伴

时光,在阵阵波涛中憔悴

岁月,在蒙蒙月色里流逝

海岛的微风

吹瘦了谁的心事

入夜的细雨

敲湿了谁的眉间

静夜无语,独卧孤馆

人初静,风更寒

雾慢慢浸湿单薄的衣衫

夜将尽,酒已阑

泪悄悄爬满思归的脸盘

异地的月

又怎及故乡的圆

叹世间铮铮铁骨赤子梦

念青春不忘初心爱国情

今宵,亲人,朋友

我愿化作万里长城

为你的温馨团聚

守护安宁太平

你知道吗?今天,在中国海军的历史上还是个特殊的日子,对于海军官兵们来说,永不会忘记!愈想家,就愈要卫国!

军媒刊文纪念西沙海战18烈士:甲午之后 海军首胜

1974年1月18日,清晨7点35分,389、396两艘扫雷舰全速前往西沙永乐群岛。

26个小时之后,西沙海战打响。

那一刻,距离除夕只有3天,18名海军官兵永远留在了西沙,平均年龄仅24岁。

军媒刊文纪念西沙海战18烈士:甲午之后 海军首胜

军媒刊文纪念西沙海战18烈士:甲午之后 海军首胜

389舰仅存的影像

那一战,是甲午之后,中国海军第一次在对外作战中取得完胜。

面对占绝对优势的敌作战舰群,(双方军舰总吨位比:1760吨 VS 6000吨)官兵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军媒刊文纪念西沙海战18烈士:甲午之后 海军首胜

西沙海战油画

军媒刊文纪念西沙海战18烈士:甲午之后 海军首胜

损毁严重被迫抢滩的389舰

@杨宝和(389舰装弹手)

敌人打的第一发炮弹,就落在我们中甲板了,

当时我们就牺牲了一位湖南兵叫周友芳,

他1968年的兵,已经宣布退伍了,

由于接到作战任务,

他主动申请跟着军舰来了。

和他几乎同时牺牲的还有负责搬弹药的杨松林。

军媒刊文纪念西沙海战18烈士:甲午之后 海军首胜

@梁荘(389舰水雷兵)

罗华胜是我们报务班长,

战斗一开始,一发炮弹就把他肠子打出来了,

他也没包扎,坚持要到报房发报。

结果报房也着火了,

我们用太平斧把门砸开后,

看见他在地上弓着了,蜷得很小的。

军媒刊文纪念西沙海战18烈士:甲午之后 海军首胜

@欧思文(389舰标尺手)

我们舰的机舱被敌人的炮弹打出一个洞,

它比那个弹洞要细,堵漏器材堵不住,

郭玉东就把自己衣服脱下来,裹在这个破口上。

跟着后弹药库起火爆炸,把他都烧化了,

只剩下几块黑焦的骨头。

他烧化了以后,那个人体他有油啊,有脂肪啊,

他当时那个堵漏的姿势,

就在钢板上砌出一个人影来……

@郭玉山(郭玉东烈士弟弟)

哥哥当兵以后,每个月都有写信给家里。

到了那时候从12月份来过一封信,

说要回来过年,

然后到三月份一直都没有收到消息,

母亲就感觉不正常了,怎么回事,也是打听。

后来海军派人来了家里,

说哥哥已经在一个多月以前牺牲了,

我母亲几乎就是崩溃了,

大概有这么三年的时间,

每天晚上两点钟,起来就是嚎啕大哭。

军媒刊文纪念西沙海战18烈士:甲午之后 海军首胜

@夏铁生(389舰帆缆班班长)

舰艇燃烧的浓烟到处都是……

副机班的窗口底下全是牺牲的战友,

这就说明他们在快窒息以前,

脑子是比较清醒,都想往那个地方爬上来,

但是由于那个地方距离比较高,

人一窒息过后,神经慢慢就麻痹就掉下去了。

军媒刊文纪念西沙海战18烈士:甲午之后 海军首胜

@李素凡(石造烈士的母亲)

那个时候他刚去就要出海,晕船特别厉害,

他回来给我讲这些事,我很担心他,

他说妈妈你不用操心,

他说只要我往床上一躺,我就好了。

谁想到出去还没有一年,还没满20岁就牺牲了,

他刚刚满18岁去当兵的。

军媒刊文纪念西沙海战18烈士:甲午之后 海军首胜

@管纪威(389舰主机班战士)

郭顺福,他晚上睡觉听见我呼噜,

他就用脚老蹬我。我说老郭,你老踢我干什么,

他说,你打呼噜吵得我睡不着觉……

这周友芳,很幽默很爱闹,外号都管他叫周扒皮,

对老兵,新兵敢和老兵开玩笑……

王再雄那个嗓子好像女孩子一样,讲话挺轻俏的,

我老跟他开玩笑,小姑娘、小姑娘……

如今他们都不在了。

军媒刊文纪念西沙海战18烈士:甲午之后 海军首胜

军媒刊文纪念西沙海战18烈士:甲午之后 海军首胜

@钟昌仕(389舰报务员)

有一年,艇长肖德万带着一家,

一共20多人,专程赶到琛航,

给烈士们敬烟敬酒,

拿最好的酒,最好的烟,为烈士守墓,

守了整整一晚上,跟他们聊天说话。

军媒刊文纪念西沙海战18烈士:甲午之后 海军首胜

军媒刊文纪念西沙海战18烈士:甲午之后 海军首胜

军媒刊文纪念西沙海战18烈士:甲午之后 海军首胜

艇长肖德万

44年过去了,18烈士依然在深航岛的热土上,看护着西沙的宁静。

军媒刊文纪念西沙海战18烈士:甲午之后 海军首胜

军媒刊文纪念西沙海战18烈士:甲午之后 海军首胜

军媒刊文纪念西沙海战18烈士:甲午之后 海军首胜

军媒刊文纪念西沙海战18烈士:甲午之后 海军首胜

军媒刊文纪念西沙海战18烈士:甲午之后 海军首胜

军媒刊文纪念西沙海战18烈士:甲午之后 海军首胜

军媒刊文纪念西沙海战18烈士:甲午之后 海军首胜

(责任编辑:苖玉轩 CN074)
关键词:西沙海战烈士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