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在沙海里创造绿色奇迹

2018-06-18 08:22:1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绿松排排,绵绵无际,在碧海蓝天之下,更显郁郁葱葱,这是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陕北榆林的夏日景象。6月17日是第24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记者来到榆林,探访沙地生态修复的奇迹。

全球荒漠化以每年7万平方公里的增幅扩张,110多个国家、10亿人口深受其害。在中国,经过艰苦卓绝的治理,沙化土地面积连年持续缩减,创造了世界生态建设史上的奇迹。榆林正是我国荒漠生态修复辉煌成就的一个缩影。

  蓝图绘到底

榆林是全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重点区域。史载,榆林在秦汉时期“沃野千里、庄稼殷实、水草丰美、群羊塞道”。清朝以来,由于战乱频繁、过度垦殖,榆林生态日趋恶化。

榆林市市长李春临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时,榆林地区林木覆盖率只有0.9%。流沙吞没农田牧场120万亩,沙区仅存的165万亩农田也处于沙丘包围之中,390万亩牧场沙化、盐渍化、退化严重,沙区6个城镇412个村庄被风沙侵袭压埋。榆林每年因水土流失输入黄河泥沙高达5.3亿吨,占中上游入黄泥沙量的三分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榆林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北治沙、南治土”,“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1985年,原榆林地区行署出台了允许个人承包国有和集体荒山荒沙的政策,实行“谁造谁有,允许继承和转让”。5年内,全区承包造林万亩以上的大户、企业有20多户,500亩以上的造林大户有648户。治沙英雄石光银和牛玉琴就是这一时期涌现出的典型人物。

石光银是榆林市定边县海子梁乡四大号村人,从小饱尝风沙之苦。1984年,他与乡政府签订合同,承包沙地3000亩。34年过去,石光银已累计治沙25万多亩,形成50公里长、6公里宽的沙漠林海。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