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强迫员工“自愿加班”短期来看,或有助于业绩提升;但长远看来,会慢慢将员工变成“提线木偶”,失去最宝贵的活力和创造力。
临近年底,很多人因为忙不完的工作被迫进入循环加班模式。可加班能领到加班费吗?
对此,辽宁省人社厅12333劳动关系处相关人士给了明确答复:用人单位支付加班工资的前提是“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员工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员工自愿加班,不属于加班,用人单位无须支付加班费。(12月13日华商晨报)
该解释自有其法律依据,根据《劳动法》第四十一条、第四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是支付加班工资的必要条件。
当然,这也契合常理。倘若任何加班都可以领加班费,那些工作拖沓,赖在单位的人,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而这对于工作效率高的同事,也并不公平。毕竟,决定一个人工作能力的指标是质量和效率,而不是工作时长。
但职场上,更普遍的情形恐怕是“被自愿加班”。
“被自愿加班”一般表现为两种情形,第一,工作任务过重,不得不加班才能完成;第二,应对激烈的职场竞争,自发牺牲假期。前者的被动性显而易见,可以算是事实意义上的加班,可依然面临“认定”的难题,毕竟每个人对于工作效率都有自己的标准。在这种情形下,员工要敢于维权,保留工作量的证据,向劳动仲裁部门举证并主张加班费,寻求第三方裁决。
而后者虽看似“自愿加班”,但更多地仍是被竞争裹挟下的无奈之举。特别是在某些企业里,激情工作、无偿加班、鼓励奉献被看做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有些公司甚至公开宣扬“狼性文化”“996工作制”。在这种企业文化里,领导和员工缺乏应有的界限,领导想当然地认为,公司发展、升值加薪是员工的唯一诉求。而其实,工作之外,领导和员工都是独立平等的个体,员工有意愿也有权力决定工作之余的时间如何分配。领导不断向员工灌输“自愿加班”的理念,事实上是对员工自我意识的剥夺。
这种剥夺,短期来看,或有助于公司业绩的提升;但长远看来,会慢慢将员工变成无意识的“提线木偶”,失去最宝贵的活力和创造力。而这,无论对企业还是对员工来说,都不是件幸事。这种老板眼里的“自愿加班”,还是少些为好。(思凝)
相关阅读:日本公司为避免员工加班这么做 中国企业看后笑了
原标题:避免员工加班,日本公司竟打算这么干!中国企业看到后笑了
长久以来,日本正努力打破当着同事或老板离开公司下班会被瞧不起的工作文化,这种文化已延续了几十年。
长时间加班工作会导致健康问题,过度加班也会导致死亡,日语甚至因此产生了一个专属名词——过劳死(koroshi)。
据BBC报道,有调查发现,近四分之一的日本公司员工每月加班时间超过80小时,而且通常是无偿加班。此外,有12%的企业员工每月加班逾100小时。这些数字很重要,因为员工一个月加班时数超过80小时的阈值点,死亡的机率将大大增加。
图文无关
在此背景下,有日本公司计划出动能唱歌的无人机,在下班后巡视办公室,催促打算加夜班的员工回家休息。中国互联网企业看到后肯定笑了,因为他们有更加“高明”的办法。
日企拟推唱歌无人机催促夜班员工回家近日,日本《读卖新闻》报道称,日本电报电话公司(简称NTT)等3家公司7日正式公开一款能“唱歌”的无人机。
这款名叫“雄蜂”的无人机,会在员工下班后,按照预先设定的路线巡视办公室。
▲某款无人机(来源:摄图网,图文无关)
如果侦测到有人加班,无人机便会在加班员工身边徘徊,并播放在日本通常用来表示商店将关门的音乐——“友谊地久天长”。
开发出这款无人机的大成公司董事加藤登弘对法新社表示,当人们听到无人机自身的翁翁声和友谊地久天长的音乐声时,肯定无法继续专心工作,只好下班回家。
大成公司预计,这款无人机将于明年4月开始在公司内部提供服务,并在明年底向其它公司提供服务。
《读卖新闻》援引无人机开发企业的话说,“雄蜂”的服务费用,暂定于每台每月5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9万)。
据BBC消息,日本静冈县立大学经营学教授竹下诚二郎表示,“这有用吗?简单地说,‘没用’”。
竹下诚二郎还表示,“这事很愚蠢,公司这样做,只是为了让人觉得他们在这个问题上采取了措施。”
大阪大学社会学教授斯科特·诺斯(ScottNorth)也对BBC说:
“即使这种机器人骚扰迫使员工离开办公室,但如果他们没有完成任务,他们也会带着工作回家。”
诺斯补充说:“为了减少加班时间,有必要减少工作量,比如减少浪费时间的项目,或在日本职场见惯不怪的锦标赛式竞争,否则,就得多招聘人手。”
官方数据显示,日本每年有逾百人过劳死,包括过度劳累引起的心脏病发作、中风和自杀。但是活动人士说,过劳死的实际数字要高得多。
中国互联网企业用福利让员工“心甘情愿”加班“有一个老板叫大卫,下午六点出现,眼神恰似黑背,手里端着一壶热腾腾的咖啡,嘿嘿嘿我们要不要来开个会……求你不要说出那句话,宝贝加班吧,感觉身体被掏空,我累得像只狗。”
——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注意到,去年一首神曲《感觉身体被掏空》横空出世,迅速刷遍朋友圈。原因之一是歌词唱出了当前许多上班族的心声——过度劳累。
据北京青年报此前报道,在中国的一些公司甚至实行996的工作制,即早9点工作到晚9点,一周上6天班,且无加班补贴。58集团在去年就因996的工作制被推上风口浪尖,员工在CEO的直播节目中集中表达抱怨。实际上,互联网公司的加班文化在创业公司中更加常见,有创业公司的员工甚至吃住在公司,没有所谓的上下班时间。一名互联网游戏公司的员工表示,“我所在的公司,上班时间10点左右,美其名曰弹性工作制,其实大家都不会来太晚,下班时间基本在9点、10点,还有很多同事通宵,周末也不休息。加班费就别提了。”
去年年初滴滴公布的《2016智能出行大数据报告》显示,互联网行业工作时间长,尤其是电商公司,其中京东、360、阿里、优酷土豆、新浪等公司相继上榜。该报告显示,相较于金融、传媒以及房地产等行业,互联网人群平均工作时间更长,每天超10小时,尤其是深圳码农,工作几乎占据了其一半的时间。而且码农们生活节奏更为固定,公司与家两点一线偏多。
不过,互联网公司的福利也是有目共睹,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了解到,公开资料显示:
阿里巴巴也提供数十万的免息贷款用于员工购房,食堂由专门的团膳集团承包,经常举办各种团建活动;
腾讯提供最高50万元的购房无息借款,晚10点后打车费用公司报销。
京东给员工子女提供免费幼儿园,为员工盖宿舍,为老员工发放iPhone手机;
网易的奖金按照季度发放,部分城市食堂全部免费,为员工提供各种俱乐部和健身房;
百度的公司小吃水果饮料随便吃,提供员工宿舍,还在办公楼内配有健康空间,关注员工健康……
——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希望以此来吸引更多人才“心甘情愿”地加班。
当然,加班可能无法避免,但大家一定要注意重视身体健康。
图片来自网络强迫员工“自愿加班”短期来看,或有助于业绩提升;但长远看来,会慢慢将员工变成“提线木偶”,失去最宝贵的活力和创造力。临近年底,很多人因为忙不完的工作被迫进入循环加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