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保险+期货让农户尝甜头 2017年试点项目达79个

2017-12-12 07:55:18    中国网  参与评论()人

棉花、白糖、天然橡胶等价格或收入保险登场,2017年试点项目79个

保险+期货农户尝甜头(经济聚焦)

本报记者 曲哲涵

  制图:李姿阅  

核心阅读

“保险+期货”模式2015年首次出现并迅速推广,让越来越多的农户尝到了甜头。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如今“保险+期货”有哪些应用,产生了怎样的效果,未来的发展预期又如何?围绕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鸡蛋价格跌跌不休,保险撑腰处乱不惊

不久前,国内首单由地方财政补贴保费的政策性农产品(鸡蛋)“保险+期货”项目,获得了2017年青岛市金融创新奖一等奖。虽然这只是个地方奖项,但对当地的养殖户来说,分量可不一般。

该项目2016年推出。养殖户向中国人保青岛分公司投保价格保险,保费由政府补贴60%,农户自付40%。在鸡蛋上市流通期间,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养殖户可以获得保险公司赔付;而高于这个价格卖出的鸡蛋,盈利全部归农户所有。同时,保险公司在银河德睿通过购买鸡蛋场外期权进行风险对冲,银河德睿再通过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的鸡蛋期货市场化解鸡蛋价格下跌风险,相当于再保险,不会因大规模出险造成“赔破”。

今年以来,国内鸡蛋价格跌跌不休,很多养殖户无奈退场,而有保险“撑腰”的全都处乱不惊。

“5月份,我们总收入达到了300多万元,如果没保险,就要亏300多万元,跟别人比,里外里‘赚’了600多万元。”青岛平度市陈氏兄弟养殖基地总经理陈锡佐说。

跟平度市的鸡蛋养殖户一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户尝到了“保险+期货”的甜头。

2015年,大商所在场外期权试点的基础上首创“保险+期货”模式,引起广泛关注。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各保险公司、期货公司和地方政府积极响应。

到2017年,大商所试点项目达到32个,覆盖了7个省区,8家保险公司联合25家期货公司为70.8万吨玉米和11.5万吨大豆提供了保险保障。“保险+期货”模式迅速复制推广,棉花、白糖、天然橡胶等价格或收入保险在全国纷纷登场。

据介绍,国内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大商期货、浙商期货、上海期货交易所)在2017年共开展了79个试点项目,总试点规模80万吨,交易所的补贴额度也达到1.3亿元。

分散风险,各方受益

专家指出,在“保险+期货”模式中,一是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把期货价格作为保险产品的目标价格和理赔依据;二是利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为投保的种植、养殖产品分散价格下跌的风险。

具体而言,就是保险公司基于期货市场上相应的农产品期货价格开发农产品价格险;农户或者合作社等涉农主体通过购买保险公司的农产品价格险规避价格下跌风险;保险公司通过购买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子公司的场外期权产品,进行再保险,以对冲农产品价格下降可能带来的赔付风险;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通过期货市场进行相应的风险对冲操作,进一步分散风险。“最终形成风险分散、各方受益的闭环。”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说。

今年11月以来,大商所支持的32个试点项目陆续进入赔付阶段。截至目前,已有5个价格险和1个收入险运行完毕并发生赔付。

“保险+期货”实现多方共赢:

农户受益——比如,截至11月9日,永安期货、人保财险和吉林云天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大豆“保险+期货”,1.3万吨大豆现货共获赔83万元。在这个项目中,龙头企业吉林云天化帮农户解决种子、种植技术和销售难题;保险、期货手段化解了作物价格下跌风险,使农户有机会获得更高的销售收益。

在很多地方,由于收入保底,参保农户还可以将保单拿去银行进行质押贷款,融资难迎刃而解。目前中国人保已经与在国内农村网点最多的邮储银行开展了此项合作。

企业受益——中华财险辽宁分公司农险部总经理助理金鑫认为,“保险+期货”模式,可以使保险公司以创新的方式集合和分散风险。

产业受益——太平洋产险糖料蔗目标价格保险自2016年1月份在广西试点以来,共承保糖料蔗40.44万亩。公司农险事业部总经理陈元良认为,与传统撒胡椒面的直补方式相比,目标价格保险更能将补贴资金落实到农业生产者,能更好地引导农业生产。“另外,目标价格保险可以防止价格大起大落给行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保险+期货’模式是传统农业补贴模式的有效补充,确保了农产品‘有效供给’不会因为价格的不确定因素而受到冲击。”南华资本董事长李北新说。

中信期货副总经理武传贵认为,运用现代化金融手段,通过农业风险管理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完善制度基础,稳步推进试点

不过,采访中业内人士和专家都表示,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还有一些现实性和基础性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扩大承保面和财政补贴问题。目前,试点项目主要是针对一定规模的家庭农场及合作社,难以惠及广大小散农户,这与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实现了承保广覆盖的情况还不匹配。另一方面,当前试点主要还是依靠商品期货交易所的手续费补贴为主,间接减免了大部分农户保费。如果没有政府的强力支持,不把“保险+期货”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并从国家层面进行财政补贴,承保规模很难扩大。

二是期货市场风险承受能力问题。尽管当前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年成交额达到几十万亿元,但是,在短时间内大规模将农产品期货价格保险承担的风险集中导入期货市场仍存在较大压力。

三是保险费率偏高的问题。我国场内期权尚未推出,现有试点主要是通过复制场外期权对冲风险,手续费、保证金的资金成本等推高了期权价格,对冲成本高且仍有部分风险暴露。另外,场外业务交易按照现货交易纳税,又进一步提高了“保险+期货”模式的交易成本,进而抬高农户保费支出。

四是保险和期货行业的联合监管机制尚未建立。

业内人士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强化支持与监管:

——增加投入,完善运行模式。建议财政资金适度进入,争取将“保险+期货”产品纳入国家农业保险项目的主要推广品种,将现有农产品目标价格直补或收储政策资金一部分转化为保费补贴。同时,对相关机构给予税收、许可等方面支持,不断吸纳更多的保险、期货等金融机构活跃市场、提升经营效率。

——稳步推进,确保试点可控。一方面,建议以市场化程度较高、期货交易活跃和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充分为甄选试点品种的首要标准,渐进式推进;另一方面,支持期货交易所推出农产品场内期权、气象衍生品,同步推出规避价格上涨风险需求的保险业务,实现期货市场多空均衡的目的。

——完善机制,协同监管到位。保险、证券业监管部门要携手建立“保险+期货”集中清算平台,由相关品种的期货交易所承担中央对手方责任,加强复制场外期权透明度和实时性监管,坚决打击以风险对冲名义进行投机的行为。加强农产品期货价格保险市场专项监管,做好承保和理赔标准、市场准入退出、防范虚假保单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制度性安排。“总的来说,就是要加强‘保险+期货’在国家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定位研究和实践,确保不走弯路。”大连保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