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尖叫,母亲将已经昏迷的小娃娃从火堆中一把扯出。火急火燎抱到县医院,经验丰富的医生被吓得眼皮一跳,“烧得太严重了,抱回去吧,这孩子救不回来了。”
接下来的半年,不想放弃的父母央求村里的赤脚医生,每天上门为孩子打消炎针,一天三针的治疗下,赵宠亮竟然奇迹般地慢慢活下来了。但被烧得炭黑的右手,却在烧伤后一个月的时候,“吧嗒”,掉下来。
“我就这样没有右手。”其实,对于这一段记忆,赵宠亮几乎是空白的。他从父母年复一年的后悔愧怍中还原整个过程后,会小大人一样地安慰着爹妈,“我现在不是挺好的吗,没事。”他感恩自己还能活着,更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慢慢的,他在狭小的家乡,发现了更广阔的世界——那些历史留下的痕迹。
一路读到博士
他终于走入历史研究的大门
历史的痕迹是什么?
太行山东麓,邯郸市以南,河北永年区,赵宠亮的家乡。这里在战国时期,曾是赵国建造信宫、修建王陵,王侯群臣聚会之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很多时候,村民种地时,会挖出古代的陶瓷碎片和铜钱。儿时的赵宠亮,会蹦跶着跑到田间,向叔叔大爷们索要,小心翼翼用作业本包起来,像宝贝般珍藏在抽屉里。村里的长辈们也乐意把挖到的古代陶瓷片、铜钱等“破烂”送给这个总是笑嘻嘻的小孩。他们没想到,当年奄奄一息的独臂娃娃,未来会走得那么远。
赵宠亮喜欢读书,在身边小伙伴读到中学就出去打工的年代,他一路读到高中,并顺利考上河北师范大学。做父亲的,曾多次告诉孩子,让他大学毕业后,能回到县里的中学,“做个老师,能养活自己就行”。
没曾想,赵宠亮越读越远。本科毕业,赵宠亮想前往北京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秦汉史大牛王子今教授。考研前夕,因为担心导师介意学生断臂,赵宠亮先给王教授通了电话。电话那头,王教授温暖的话语给了他莫大的鼓励。“没事,你先安心考试”。挂完电话,他又拨给父母,告诉他们自己决定读研,如果考上公费就读,否则就回乡当中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