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五少女欺凌同学获刑校园暴力暴露的问题触目惊心)
欺凌同学五少女被判有期徒刑
昨天(11月2日)上午,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校园欺凌案进行宣判。五名犯罪时未满十八岁的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
校园欺凌是近年来比较突出的青少年社会问题之一,北京的这一判决表明,未成年人实施暴力伤害,同样不能逃避刑法的制裁。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法官肖志勇:判决如下,一被告人朱某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二、被告人赵某,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11个月……
事情发生在北京市西城区某职业学院内,今年2月28日下午3点到晚上10点之间,女学生朱某伙同另外四名女被告人在学校女生宿舍楼内,采取恶劣手段,无故殴打、辱骂两名女学生,期间五名女被告人还脱光了一名被欺凌女同学的衣服予以羞辱,并用手机拍摄了羞辱、殴打视频,事后还在自己的微信群内小范围进行了传播;其中一名被害人,当天先后被殴打了三次。经鉴定两名被害人均构成轻微伤,其中一名被害人精神抑郁,目前仍无法正常生活、学习。
法院认为,被告人朱某伙同另外四名被告人无故随意殴打他人,造成二人轻微伤,辱骂他人情节恶劣,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严重影响公民的正常生活,破坏了社会秩序,已构成寻衅滋事罪,且系共同犯罪,依法应予惩处。鉴于五名被告人实施犯罪时均未满十八周岁,在被羁押后均能如实供述自己罪行,并考虑到五名被告人的父母积极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且取得了被害人谅解,依法对五名被告人从轻处罚。最终,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人朱某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被告人赵某、李某、霍某、高某犯寻衅滋事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个月。
什么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一个严肃而且严重的问题,受到家长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究竟什么是校园欺凌,它和学生们之间开玩笑、闹矛盾,冲突打架的区别在哪儿呢?
校园欺凌是一个在世界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的问题。专家认为,校园欺凌不同于青少年之间偶发的打架等冲突,欺凌者的欺凌行为具有长期性、隐秘性、双方强弱关系不对等等主要特征。在欺凌的形式上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直接欺凌表现为语言、肢体等方式的攻击,间接欺凌是指排斥、孤立、散布谣言等。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赵忠心:正常的打架一般没有什么恶意,就是在一些具体事件上发生了分歧,他们处理问题,处理分歧的能力比较差,就采取动胳膊动拳头的方式,打完之后,很可能他们很快又成为朋友。而欺凌和暴力不是一种普通的打架,他是恶性的,恶意的,出发点就是以强凌弱,以大欺小来欺压别人,来凌辱别人,从中得到一些快感。
在北京西城法院审理的这起案件中,五名被告人在选择欺凌对象时,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因为带头的朱某当天心情不爽、想打人,就在学校女生宿舍内随意找到了两个被欺凌的对象,她们彼此之间以前也并没有什么矛盾。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法官肖志勇:这帮孩子其实都是同一个学校的,不同年级,平时也没有实质性的矛盾,只不过就是因为其中一个被告人觉得自己心情不爽,是随意选择的。
在法庭上记者了解到,五名被告少女中,有两人是因为以前被朱某带人围殴过,后来因为怕挨打而加入团伙的。五人中,多人都曾被学校处分过。
法官表示,在校园欺凌案中,欺凌者和被欺凌领者其实都是受害人。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法官肖志勇:校园欺凌对被害人而言,她是身体受到了侵犯,心理也受到了伤害,她是一个被害人,对被告人自己而言,因为她自己的错误行为,被判处了刑罚,她失去的是自由,失去的是亲人和伙伴的陪伴,从这一点上来说,在这个事件里面没有赢家。
网络传播欺凌视频问题触目惊心
“校园欺凌”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大量的相关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则使影响进一步扩大,对当事人构成严重的二次伤害。我们央视记者就曾对网络上流传的一百个校园暴力视频进行了分析,暴露出的问题令人触目惊心。
这是施暴者自己拍摄并发布在微博上的校园暴力视频,在微博中这样的视频大量存在。在记者收集的一百部校园暴力视频中,施暴者主要采用的暴力方式是:辱骂、推搡、扇耳光、脚踢等。这其中出现最多的暴力行为是扇耳光,占比80%,其次是脚踢,占比78%,在所有施暴视频中,有74%的施暴过程中伴有语言辱骂。
除了徒手施暴,有14%的施暴者使用了棍棒、砖头、板凳等工具击打受害者,其中使用棍棒的最多,占比50%。校园暴力不仅仅是殴打和辱骂,受害者通常还会在逼迫之下遭受道歉、下跪、自扇耳光、扒光衣服等人格侮辱。
这些施暴行为对受害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身体伤害,有25%的受害者遭受欺凌后倒地不起,严重的当场昏迷。相比于身体伤害,受害者所遭受的精神与心理伤害是难以估量和统计的。
校园欺凌主要为多人对一人施暴
在一百部暴力视频中,校园欺凌行为集中表现为多人对一人施暴,打人者达到3人及以上的占全部视频的70%左右,有近10%的打人者有吸烟不良行为。面对这样的欺凌与侮辱,92%的受害者选择不反抗,当个别受害者进行言语或肢体反抗时,往往会遭受施暴者更加凶狠的群殴。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多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做得不够,由于大家对这些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够,所以往往就是老师介入批评教育了事,由于没有强有力地介入,导致受欺凌孩子不敢投诉、反映。从这起案子来看,司法机关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及时参与、介入是多么的必要,我们应该给孩子们一种力量。
加强法治教育让欺凌远离校园
针对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教育部联合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八部门曾联合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来加强综合治理和防范。法官认为:解决校园欺凌,学校和父母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对于打人等暴力行为,学校和老师会怎样管呢?央视记者曾对177名直接或间接参与过校园暴力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68%的学生选择“管而且非常严厉”,23%的学生选择“管但批评一下就没事儿了”,19%的学生选择“事情闹大了才会管”。
因为参与校园暴力曾受到过哪些惩戒?受到学校处分的最多,有65%的学生;其次是被老师训诫,占63%;排在第三位的是家长体罚,占22%。
受访法官认为,针对校园欺凌,学校责任更大,应当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法治教育,让更多学生知道校园欺凌的法律后果,而不只是简单地给一个处分了事。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法官肖志勇:对学校而言呢,孩子犯了错,学生犯了错,光一直处分是不行的,要加强教育力度,所谓加强教育力度不仅仅是针对这个犯错的孩子,应该有一个大的面的教育,让所有的孩子认识到校园欺凌是不应该的行为,这样才能杜绝一个更大的错误。
专家建议,平日家长在关注孩子成绩的同时,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对于被欺凌者,父母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和学校老师沟通,妥善处理,不要责难孩子,更不要不管不问,这样容易出现两个后果:要么孩子继续被欺凌,要么以暴制暴,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但也不要反应过度。
最高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史卫忠:当发现孩子不幸受到伤害的时候,要冷静处理,不能漠不关心也不能反应过度,一切要以恢复孩子身心健康和学习状况出发,学校和家长要进行理性沟通,必要时请心理干预专家进行辅导,用法律武器维护好孩子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