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鬼吹灯”作者“天下霸唱”:我想写中国版“复仇者联盟”

2017-09-22 10:12:40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环球时报报道记者 邢晓婧】热播网剧《鬼吹灯之黄皮子坟》《鬼吹灯之牧野诡事》《河神》近段时间的轮番轰炸,让“天下霸唱”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霸屏”。作为中国盗墓题材小说的“鼻祖”,天下霸唱已闭关许久,潜心创作。日前,天下霸唱携新作全新探险小说《天坑鹰猎》重出江湖,深度对话《环球时报》记者,畅谈其在创作不同类型小说时的“脑洞大开”,以及写字之前就卖光所有版权的独家秘笈。

“人物立不住”是很多国产剧的致命伤

环球时报:《天坑鹰猎》最早是个短篇小说,您三易其稿,最终完成这部作品的契机是什么?

天下霸唱: 三易其稿有些夸张,写两遍肯定有了。前后共写了40万字,但这本新书只有17.5万字。要想注水也很容易,但我是个有强迫症的人,一个字也不愿意多加。因为多一个字多余,少一个字不完整,都会破坏故事的结构和情节,只好让出版社加大字号。我在给《寻龙诀》想剧本故事的时候,制片方要求有个“特别有想象力的怪物”,我在琢磨的过程中特别去了趟长白山,留下三个印象:地下森林、温泉、一本杂志上介绍的“鹰猎”习俗。这给了我启发,想根据地下森林写一部把植物和生物相结合的小说,大意是远古时代存在过的某种地下生物,靠声波捕食,人听到这种声波就会被迷惑,被引诱到地下森林。当时主要是“给剧本找怪物”,就写了短篇小说当参考。我挺喜欢这个故事,因为我的作品里从未有过这类题材。

2万字的短篇小说《天坑鹰猎》刚出来,电影版权就卖掉了,这个体量改编成电影也刚刚好,但还有人希望购买电视剧版权,这就需要我把它扩充成长篇小说。难度非常大,因为最初的2万字已经把架子框死,头尾都有了,中间如何展开?我收集了大量东北民间故事,用一年多时间整理素材。

环球时报:《天坑鹰猎》是一部探险小说,跟您以往盗墓题材的小说有很大区别,在创作过程中,您经历过怎样的心路历程?

天下霸唱: 《鬼吹灯》好写,这类盗墓题材的小说有个固定模式,无非就是三五个人背个包,带俩手电筒,弄把铲子,换不同的地方挖坟。东北挖完去云南,云南挖完去新疆,沙漠、雪山、丛林可以挨个挖。只要能把当地的地域特色和墓葬的年代历史找准,半本书的内容就出来了,再加些情节就完成了。《天坑鹰猎》是另起一个全新套路,光前期准备就耗时一年多,又写了近一年,难度很大。为此我还特意跟专业的鹰猎团队,探讨了东北神秘的鹰猎文化。作为民间、宫廷消遣娱乐生活内容,满族的鹰猎习俗自唐代初起形成以来,至今己有1900余年的历史。所谓“鹰猎”是指驯鹰捕猎。训练猎鹰非常难,有“九死一生,难得一鹰”的说法。比如捉鹰,有一整套规矩和技巧,捕鹰之前必先烧香上供,上山之后在极险峻之处布网,网中间拴上一只活兔子或山鸡,人再隐蔽起来,眼睛一刻也不能离开鹰网,十天半月长时间蹲守,一旦有了落网的鹰,立马过去捉住,以免它在挣脱之际伤损羽翼。捉住鹰后,还得给鹰头上套个“鹰帽儿”,遮住鹰的双眼,不能让它瞧见东西。接下来还得“熬鹰”,刚捉回来的鹰必须有人24小时熬它,不让它打盹儿,直到熬得精疲力竭,才给这鹰吞麻轴,就是吸收鹰体内的油脂,让它们长期保持饥饿状态,之后还有很多训练方法。要想把鹰训练得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起码要一年时间。

除去深入现场挖掘素材,更重要的是挖掘人物。很多国产剧不受欢迎的原因就是“人物立不住”,“善中有恶,恶中有善”的人物才有好故事。我身边有很多酒肉朋友,这些人特点十分鲜明,有人鸡贼,有人傻仗义,有人头脑简单,有人心眼儿多……写人物一定要深挖人物特点,这种“偏差性”最难找,故事反而好写。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