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构筑更安全的“第五空间”(评论员观察)

2017-09-21 19:12:21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万物互联的时代,数据安全绝非某一企业或行业的一亩三分地,需要各方开放协作,共同守护、共筑防线

第四个网络安全宣传周如期而至。这两天,国内第一部聚焦网络安全的电视专题片《第五空间》正在热播;除了主场活动在上海举行外,各省市区也同步开展线上线下活动……通过观摩体验聆听,人们愈发认识到,“透明的时代”早已到来,“隐秘的威胁”无处不在,“真实的较量”已经展开。当便利与安全、自由与秩序不断激荡,我们如何为“第五空间”找到一个更安全的支点?

互联网无疑是把双刃剑,有多少便利也就有多少“锋利”。不少人应该对上半年席卷全球的“勒索病毒”记忆犹新,这款病毒让国内公安系统、学校、医院以及2万座加油站不幸中招。除了病毒威胁以外,还有因徐玉玉案而备受瞩目的“电信安全”,由共享单车资金盗刷暴露出的“应用安全”,因信用卡盗刷引发的“财产安全”,以及几起重大“撞库”事件后备受重视的“平台信息安全”……当网络生活的图景不断铺展,越来越多的网络安全风险,直接冲击着公众生活。

当互联网发展进入大数据时代,人们应用软件时的每一次“授权”,都让数据能够轻易为个人画像,信息泄露成为个人风险的重要源头。而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风险则更是指向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主权。数据高悬云端,是让数据有序浇灌生活,还是让其水银泻地般乱蹦?不同选择,结果天差地别。出于化解用户数据安全焦虑的考量,我国网络安全法规定数据本地化存储。然而,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我们还要意识到,万物互联的时代,数据安全绝非某一企业或行业的一亩三分地,需要各方开放协作,共同守护、共筑防线。

由于网络安全上的激烈角力,也就不难理解当“墨子号”升空之时,人们为何对一个实用化的全球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如此期待。然而,网络安全的保护网,不止于技术进步更在于治理进步。如果说红绿灯曾为人们进入安全的现代生活提供了必要的规训,那么今天我们同样需要明确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规则,助推人们进入更为现代的信息时代。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两个月后,至少有5省围绕“安全义务”开出了相应罚单,可以预见,网络安全的治理提速将成常态;当微博等社交平台实名制落地后,大多数网民都表示理解,这表明更多网民对网络世界的自由与安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治理能力和技术水准的同步提升,对应着一个国家的互联网发展水平。

若打开人类活动空间的宏观视野,不难发现,从陆地到海洋,从外层空间再到网络空间,人类活动的每一次拓展都面临如何完善治理规则的挑战。今天的网络空间,边界不断扩大,但问题已经丛生。正因此,过去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网络安全每每成为焦点议题,而在不久前于北京举行的第七次金砖国家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议上,网络安全与反恐、能源安全一样,成为非传统安全领域的热议话题。中国积极参与网络空间全球治理,正因为网络空间的安全程度将影响未来人们的幸福指数。

6月底,支付宝“花呗”因为一纸网络用户服务协议引发公众争议。人们就此事选择辨析个人信息安全与权利,而非潦草地勾选一个“同意”,这说明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已经明显提升。而分歧的最终合理解决,也应验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毕竟,互联网是信息的连接,本质上也是人的连接,欢迎共享更应呼唤共治。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