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为何反复强调“问题导向”?

2017-09-17 16:01:38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坚持问题导向需要有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依然任重而道远。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努力,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

未来的路并不平坦,需要面对和解决各种艰难问题。习近平同志强调,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好重大战略问题,才能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此,我们要深刻领会坚持问题导向这一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核心要义,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将其自觉运用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

坚持问题导向需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问题是矛盾的外化,是事物内在矛盾运动的外在呈现。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正视问题就是正视矛盾,就是坚持实事求是。

同时,事物是在矛盾运动中向前推进和发展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抓住关键问题、难点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实践证明,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才能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需要创新思维。发展起来后的问题一点也不比不发展的时候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如今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强起来”后的新课题新难题。如果不能及时提出新理念、新思想、新举措,理论就会苍白无力,实践就不能向前推进。

习近平同志指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坚持问题导向,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都离不开创新思维。建设社会主义是人类对理想社会的探索,在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更是亘古未有的事业,这必然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在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时候,我们党必须勇于和善于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使社会主义向全人类展现它更强大的生命力感召力。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