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为何反复强调“问题导向”?

2017-09-17 16:01:38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通过回答和解决中国面临的时代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指导实践突破的历程。

毛泽东思想就是在回答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改革开放以来,在正确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建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同时也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在矛盾和问题面前,是遮掩回避还是直面担当?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方面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扭住深层次矛盾和重点难点问题持续发力、精准发力。

5年来,正是以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为目标任务进行开拓性、创造性工作,才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使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重大成就。

坚持问题导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习近平同志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问题导向、解决重大问题中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以问题为导向形成新思想新理论。认识和解决复杂多变的时代问题,仅靠经验是不行的,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把握时代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形成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不断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