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为何反复强调“问题导向”?

2017-09-17 16:01:38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深刻洞悉历史和时代发展的规律,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问题导向,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形成了科学严谨、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以问题为导向提出新战略新举措。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我们需要面对的挑战、需要化解的风险、需要克服的困难、需要补齐的短板,都是促进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实践证明,谁能更好发现问题、把握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谁就能赢得发展的先机和主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坚韧不拔的担当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等等。这些新举措新战略瞄准问题、解决问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以问题为导向完善新体制新机制。坚持问题导向不能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着眼长远,以完善体制机制为更高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增强问题意识,强化问题导向,进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新体制新机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从反“四风”、应对“四大考验”、化解“四种危险”,到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再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都贯穿着鲜明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都着力在解决问题中完善新体制新机制。这些新体制新机制,使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以问题为导向满足新需求新意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意愿新需求,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社会新意愿新需求,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利益攸关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环境等问题,人民群众的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有了更多的获得感。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重大成就的直接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实践依据。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