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莫干山脚下的南路村,茂林修竹,流水潺潺,青砖灰瓦的民宿掩映在林间。“村里民宿经济崛起迅速,但受限于政策,投资人大多只能租赁空置农居、废弃校舍,无法形成规模投资效应。”南路村党总支书记桂建国介绍。
农地入市试点后,南路村一合计,村里最完整的集体建设用地是村委会以前的旧址,共4亩地。根据莫干山镇休闲度假产业定位,已将该用地规划为旅游用地。南路村决定拿这块地入市,以租赁的方式出让给德清原舍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发展民宿。“荒弃的土地有了经济价值,给集体经济带来收入,有利于村庄的长远发展。”桂建国说。
实践中,德清发现,农地入市错综复杂,有的因为土地规划,产业园区不在集体所辖范围;有的集体建设用地零散,不具备入市条件,这种情况是否可以入市?邱芳荣说,德清探索了多种入市方式,比如跨村整合零星分散存量建设用地,以异地调整入市方式来解决现实中的用地矛盾,让不同区位的集体经济组织共享改革红利。
截至目前,德清县入市宗地131宗,面积855.55亩,成交额达1.88亿元,农民和集体收益1亿多元。邱芳荣说,从几年试点来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国有土地两者在地域范围、市场对象上有所差异,集体土地入市并未造成对国有土地市场的冲击,反而激活了一部分用地供给,使原本闲置低效的农村建设用地得到有效利用。
建立规则——
如何入市有章可循
德清实行统一的交易平台、统一的地价体系、统一的交易规则、统一的登记管理、统一的服务监管、用地纳入统一监管体系的“六统一”规则
农地怎么入市呢?“以前农民个人租赁买卖土地基本上想怎么来就怎么来。现在土地进了‘超市’,买卖得遵循统一的规章程序。”邱芳荣说,德清县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建立了成熟的规则,实行统一的交易平台、统一的地价体系、统一的交易规则、统一的登记管理、统一的服务监管、用地纳入统一监管体系。这个“六统一”让德清完成了全国第一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和全国第一笔抵押贷款。
水月清华酒店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建龙从事酒店行业多年,4年前他瞄准商机,花100多万元买下了莫干山镇废弃多年的乡镇企业厂房,谋划建设高端民宿。然而土地买下了,项目推进却卡了壳,“没有土地使用权,既没法改变用途,也不能重建,只好放弃,让它继续荒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