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6月13日报道 英媒称,在台湾教了两年英语后,阿兰·麦基弗准备开始一份新的职业。他当初来到亚洲,是因为英国工作难找,所以选择来这里教英语。但他还想进一步开拓自己的职业生涯。所以,这个32岁的苏格兰人来到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在当地的一家招聘公司找了份工作。
资料图片:上海市新华社记者丁汀摄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6月9日文章称,麦基弗还考虑过新加坡和香港,但最终选择上海是因为这里的经济增长迅猛——而且,他还会说一点普通话。
麦基弗表示,短短几个星期,他就跟首席执行官和老板见了好几次面,他还是全公司180名员工中唯一的外国人。“我刚去不久,他们就让我肩负重任,所以我需要学习很多新技能。我在猎头行业没有经验,甚至完全没有商业经验。”
麦基弗很享受这种陡峭的学习曲线,但在上海工作两年后,他还是回到了台湾。这一次,他的适应过程比上一次容易许多。
“我从台湾去上海时,大概申请了100个职位。”麦基弗说,“但当我从上海回到台湾时,只打了一个电话。”那是2015年。在另一家招聘公司工作两年后,他现在已经成为亚洲猎头公司伯乐的高级经理,手下管理着4个人。
文章称,虽然拥有大约85万外国人(约有1/3住在上海),但中国并不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拓展职业生涯的唯一去处。由于伦敦和纽约等传统热点城市的竞争日益激烈,把目光转向其他国际化城市反而能挖掘更大的价值。这不仅包括迪拜和新加坡,还包括很多名气稍逊一筹的地方。
目标城市
既然如此,哪些城市最适合有抱负的专业人士呢?
文章称,国际劳工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估计,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的10个国家在2010至2015年间大约需要增加1400万高技能劳动者——增幅为41%——其中很多人都需要在这些国家的首都工作。
例如,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一些大城市可能需要具备服务意识和技术能力的人才,而不再像以前那样渴望低端制造业劳动力。随着政府通过各种措施将上海打造成为科技创新中心,跨国猎头公司预计:网络安全、大数据、数字分析和金融科技将成为人才需求最为紧俏的领域。
文章称,迪拜多年以来都是外国人聚集的热点地区,外籍人士在那里的失业率仅为0.19%。虽然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下跌对当地经济构成压力,但迪拜正在努力发展新的增长来源。去年那里推出了自己的《工业化战略2030》,希望在航空、工程和制药等6大领域创造2.7万就业岗位。
“发展职业的最佳地点是那些最需要人才的地方。”马里奥·菲拉罗说,他是美世咨询亚洲、中东、非洲和土耳其国际流动性实践负责人,“这都要归结于基本的经济供需规律。”
争夺人才
文章称,为了争夺高技能人才,某些国家甚至城市都针对外国人和创业者设计了专门的项目,希望吸引最好的人才。
2010年,中国开始利用“千人计划”为顶尖高等院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大幅简化了人才引进流程。马来西亚也为“海外人才”提供长期居住签证,允许某些专业人士在该国居住和工作长达10年时间。荷兰也在2008年启动了相关计划,帮助外国人在阿姆斯特丹及其周边地区工作。
不过,对于希望促进自己职业发展的外国人来说,有两个亚洲城市的吸引力格外突出。
汇丰银行的《Expat Explorer》调查报告发现,约有68%在香港工作的外国人表示,这里有利于他们的职业发展,新加坡的比例为62%(全球平均数为43%)。美世咨询的菲拉罗已经在新加坡生活和工作了19年,他表示,这两个城市的高品质生活和低税收环境也对外国人颇具吸引力。
困难犹存
不过,那些想要到海外拓展职业路径的人却有可能受到签证问题或当下政治环境的制约。
文章称,虽然新加坡仍对外籍人才开放,但也一直在调整与海外高技能员工有关的法律。由于新加坡人担心城市过度拥堵,害怕工作被外国人抢走,所以企业现在必须“公平对待”本地应聘者。如果不遵守这一规定,便有可能被加入观察名单。
菲拉罗表示:“无论我们喜欢与否,今后几年的各种发展都有可能给在海外寻找工作机会的人带来困难。”
文章称,这些政策与很多年轻劳动者的目标有所冲突。汇丰银行的《Expat Explorer》发现,“千禧一代”最有可能到海外寻找新的职业挑战。
有的人正在充分利用海外实习或就业机会进行尝试。例如,自从2008年以来,伦敦的士亚商务咨询有限公司(简称:CRCC)已经安排6500个年轻人在中国从事无偿工作。参与这个项目的人来自150个国家或地区,其中有40%的实习生来自美国,35%来自英国。
“关键在于文化接触和信心,以及由此获得的软技能。”CRCC联合创始人爱德华·霍尔罗伊德·皮尔斯说,“他们可以在中国获得很多细分行业的知识。”
文章称,虽然重新在台湾定居,但麦基弗丝毫不为自己在上海的那段经历感到后悔。他相信这是发展自己职业生涯的必要步骤。
“如果我没去过上海,根本不可能找到现在的工作。”麦基弗说,“上海极大地提升了我的求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