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朋友圈里不少人都转发了这样一张图片,图片的大概意思是,十年前,孩子眼睁睁看着大人挤上公交车,自己却抢不上,十年之后,当年的小孩已经长大,当他们抱着篮球想上场酣畅淋漓一番时,又发现篮球场被年长的人占用跳广场舞了。
这张图片的起因,是几天前发生在河南洛阳王城公园篮球场的一场冲突,打篮球的年轻人和在篮球场上跳广场舞的人群打了起来。虽然这张图片有略带调侃的意味,但实际上这并不是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的冲突,而是公共空间的场地之争。随后,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篮球场该归谁用、能不能共用等相关问题的讨论。
篮球场上起冲突只为争场地
一块小小的洛阳王城公园篮球场,这两天,却成了全国的关注。起因,是5月31日,在这个篮球场发生的,一起极不愉快的事件。
当时视频显示,一边是要在篮球场跳广场舞的老人,另一边,是要在篮球场打球的年轻人。为了一块场地,双方互不相让,言语协商不成,最终导致大打出手,还惊动了当地警方。6月1日,有关方面对此事件的初步处理方式是,篮球场暂时关闭,并为广场舞团寻找新的场地。
原本以为事件可以就此解决,但是,对于新场地,广场舞团似乎并不满意。
地面不平,容纳空间小,在广场舞团代表韩先生的眼中,篮球场还是最好的选择,他甚至还希望管理方能在篮球场加装照明设施。事实上,韩先生所在的这个广场舞团,到目前为止有170多人,最多的时候曾经达到过500人,韩先生,也相当于是这个广场舞团的组织者之一。
双方僵持不下沟通困难
斗殴过后,冷静下来,面对与年轻人们产生的场地矛盾,韩先生也不知道如何处理。这几天,双方也没有直接沟通。而打球一方的代表程先生也无奈表示,冲突爆发以后,他们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篮球队代表程先生: 这两天他们都去市内收费的篮球场去打篮球,我们觉得篮球只能在篮球场打,跳广场舞还可以在很多其他地方跳,所以我们觉得还是要回到公园内的免费篮球场。
打球的,觉得篮球必须要在篮球场打,而跳广场舞的,也依然觉得只有篮球场才能满足需要。显然,事件双方依然处在僵持阶段。而对于公园管理方来说,怎么沟通、怎么解决,也有困难。
供需不平衡公共空间越来越挤
冲突发生后篮球场已经封闭了,事件的双方当事人无论是打篮球的年轻人,还是“广场舞团的大爷大妈”,都有各自的苦衷。打篮球的年轻人希望继续在篮球场打篮球,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不满意公园管理方为他们提供的新场地,还希望回到篮球场,目前事件仍处于僵局状态。
王城公园篮球场,是打篮球?还是跳广场舞?仍在进一步协调之中。但是,曾在这片场地享受过运动快乐的,无论是打篮球的年轻人,还是“广场舞团的大爷大妈”,仍各有各的委屈。
篮球青年程度:我最近都是下午6点下班,大概7点多一点,然后就走了。
26岁的程度,家住在洛阳市涧西区,喜欢篮球。在王城公园篮球场,他有20多个固定的球友,下班后打打球,切磋切磋技艺,七年时间,已经成为了习惯。
打篮球还是跳广场舞,程度告诉记者,大家的矛盾,已经存在很多年了。
韩先生,则是广场舞队中的元老。十多年来,最开始,他只是在公园的一个小角落里自己练习,慢慢的,就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加入。随着队伍壮大,七年前,他们找到了王城公园的篮球场。一边跳舞,一边修整这里的地面;七年间,跳舞的人,也从最初的几十个扩大到现在的四五百。
年轻人,打球已经形成习惯,而老人们,也对跳舞充满了感情。但是,位于洛阳市老城区的王城公园,却是空间有限。随着越来越多老年人加入广场舞,王城公园变得越来越拥挤。
王城公园如此,洛阳全市也如此。洛阳市体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市现在虽然有8721个体育场所,但人均面积,只有1.53平方米;在洛阳,仅跳广场舞的,就有近十万人。
洛阳市体育局群众活动处郭宁: 供需不平衡,也是他们头疼的问题!
公共空间如何满足健身需求
健身场地匮乏并不只是在洛阳存在的现象,而类似的冲突在全国各地也都有出现。我们该如何一起去面对这样的矛盾和纠纷?
从跑步到骑行,从广场舞到健身房,越来越多人的加入,形成了各个城市的健身热潮。
14个城市、5万多人参与,让吉尼斯增加了广场舞世界纪录。2016年,全国仅马拉松注册赛事,就达252个。健身、锻炼,正在融入普通民众的血液。
然而,锻炼的人多了,各个城市的体育公共空间,就暴露出了不足。
广场舞,这个最具有中国特点的健身方式,因为噪音、场地等问题,屡屡引发矛盾。除了广场舞,还有健步走,也在一些城市规模越来越大。2014年,媒体报道,在江苏徐州,每天晚饭后,就有近万名健步走爱好者集结在云龙湖景区,于是,机动车道就变成了大家一起走的步道。
徐州市民: 在这个时候应该给老百姓一个锻炼的场所,这个路在这个时间段完全可以把它就作为人行道,就作为步行街。
就在徐州的健步走大军占领城市机动车道的时候,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公报发布,这个历时三年完成的普查显示,全国尽管拥有170万块体育场地,但人均面积仅为1.46平方米。
从归属系统来看,我国近170万体育场地,有66.05万块属于教育系统,中小学里有58.49万块体育场,这些体育场如何实现对社会开放成为重要课题。
虽然在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就规定,“公办学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但是,8年过去了,很多城市的公办学校体育场,还是不允许普通群众使用。
面对突出矛盾,一些城市开始想别的办法。在上海,沪宁高速桥下,曾经大量的违法建筑被拆除后,就被拦成了8片健身区域,包括广场舞、柔力球、健身气功等。
在北京,相关部门规划了15条社区闭环跑步线路,覆盖60多个小区,约10万居民。3公里长的跑步线路,基本可以实现居民在社区的锻炼需求。
供小于需的矛盾之下,媒体报道的一组数据显示,初步估算,我国目前健身运动人群为3.64亿,十年后,有望增至5亿。
专家分析:专业性优先闲暇时共享
对于篮球场地的使用,是否有哪一方有优先权呢?另外,广场舞,作为最具有中国特点的健身方式,因为噪音、场地等问题,屡屡引发矛盾,又该如何处理这样的矛盾?
专家表示,如果是专业化的场地,应以专业功能优先,但是在有闲暇的情况下,是应该让大家共享。针对社区资源,专家认为大多时间应属于共享,而如今在社区资源高度拥挤的情况下,面临像篮球场这样的冲突,大家必须需要协商办法,这个时候双方都需要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