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西安男子捅死陌路16岁少年:不想活 杀人为找死(7)

2017-05-29 09:20:22  华商网    参与评论()人

16岁返回临潼,因抢劫被判刑,出狱后又在青海因伤害罪被判刑

杀人案发生前几个月,他刚从监狱提前释放归来

他在成长中社会化残缺

典型的反社会人格

“他自己不想活了,却又不甘心,持刀行凶杀人致惨剧发生。”冯雪认为,从疑犯张星的犯罪心理分析,他是要做一个大事,或者报复社会或者是让很多人知道。

冯雪从心理特征分析,疑犯张星倾向性即现在的需要,不符合现实,动机是不良和低级的。从张星成长经历看,自小父母不在身边,他在成长中存在社会化的缺陷。从人格角度分析,他具有反社会人格。

“我个人剖析此案,定位是人格障碍。”冯雪坦言,如果干预,一个是靠时间等待。有很多的人,青少年时期非常反社会,到了30岁左右会好很多。为什么会转好,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目前也没有解释;另一个是给予他一种帮教,带上行为矫治。这种个体不能单纯用心理咨询、疏导,要进行心理治疗、脱敏或者相应的技术治疗。

“这是一个极端的案件。”李豫成说,张星的犯罪成因来源于他的心理基础和他的人格障碍,残缺的家庭、残缺的教育,让他的心理逐渐扭曲。

对于形成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三大因素,李豫成指出,是“遗传因素+家庭环境模仿+缺少依恋关系”,一个人的人格形成包括他的家庭、教育程度、学校,其中早年的成长经历是重中之重。

一个人从小就开始进入社会化时期,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就是社会化的过程。反社会人格问题出现比较早,冯雪指出,这一类性格的人从上幼儿园就有所表现,比如调皮、不听老师话,上小学逃学,上中学打架或者跟着社会不良人混迹一起。

这类孩子在上幼儿园时期,就要引起家长、老师警惕,从小就要进行干预。

缺失家庭关爱

导致他心灵扭曲

“我们在长期的工作中发现,家庭残缺或父母离异的孩子违法犯罪率相对高。”冯炜说,他们从小缺少父母关爱,得不到家庭教育,不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再加上缺乏正确的教育引导,就让他们产生了憎恨社会的心理,进而产生报复社会的想法。

韩庆华认为,张星的成长经历令人深思。从小得不到父母关爱,导致其心理畸形成长。生活居住环境不断转移和“隔代管”没有归属,在这样的环境下得不到正常的教育引导,流浪社会,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关键词:捅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