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耗费巨资,却在播出后遭遇收视滑铁卢,连《思美人》这部“收视黑洞”剧也胜它一筹。眼看山影和正午阳光的年度大作热议频频,《白鹿原》的收视率却只能在0.5左右徘回,叫好不叫座似乎要成为它的宿命。都说中国没有好看的国产剧,为什么有了你们又不看?
10年立项、6年筹拍制作、94位主演、400位幕后工作人员、4万群演、227天创作周期,播了又停,停了又播,电视剧《白鹿原》历经坎坷,不可谓不用心,播出之前大有接棒《人民的名义》的气势。
导演刘进和演员张嘉译是老搭档,《悬崖》《一仆二主》《告密者》《秘密列车》等都有两人的身影。刘进善于把控大场面和叙事节奏,以《悬崖》为例:它的剧情并非没有漏洞,但正因为其紧凑的叙事、鲜明的人物刻画和对伪满背景下时代风貌的还原,使它成为谍战剧的一部经典之作。
小说《白鹿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家族史诗,它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陈忠实的这部盖棺之作借鉴了那个年代风行的魔幻现实主义,但小说骨子里流淌着陕北的风味。
▲《白鹿原》构图精妙
在中国,家族小说是一座富矿,《红楼梦》《金瓶梅》《狂人日记》《家》都可归入家族小说,陈忠实选择了这座富矿,既承接前人,又让自己背负巨大的挑战。这样的小说笔力一钝,就会冗长乏味,而且落了前人的窠臼。
要改编这样的大部头,难度极高,导演王全安就栽了跟头。饱满的色彩、汗涔涔的人物,民族史诗反而被欲望叙事盖过,整部电影下来,观众最记得的反而是张雨绮的丰乳肥臀。据说,编剧芦苇对这个版本很失望,他现在也在筹备重拍《白鹿原》,但难度太大,芦苇如今还在挠头。也许电视剧的容量会更适合装下《白鹿原》,所以刘进先行一步,而从现在的反馈来看,这一次的改编比王全安版口碑要好许多。
想呈现出小说《白鹿原》的质感,改编者需要把握原著对关中地区自然环境、风土民情甚至农人劳作习惯的刻画。对此,剧组不敢怠慢,据团队人员透露:“(《白鹿原》)按照季节来拍,从夏季的白鹿原出发回到冬天的白鹿原,90%是实景。”而从实际效果来看,那层层涌动的麦浪、茫茫广阔的大地,还有第一集中仙草做的一碗油泼辣子面,都表现出团队在把握原著质感上的用心。
▲油泼面
▲葫芦鸡
不要小看油泼辣子面这个细节,电视剧和电影在用心程度上的区别就从这看出。地道的老陕西人吃面看着香,但不会夹一堆面条往嘴里塞并大嚼特嚼,剧版白嘉轩是正确吃法,张嘉译是陕西人,整个剧组也是陕西人打基础,所以他们明白。而电影《白鹿原》在这一点上就有些想当然,比如段奕宏演的黑娃,他在吃面时就只是臆测了老陕吃面的样儿,其实那根本不是陕西人吃面的样子,更不是吃油泼面的样子。电影的地道味儿不够,问题就出在不用心,而剧版《白鹿原》这方面就比较考究。
▲电影版《白鹿原》
画面的大气干净是剧版《白鹿原》另一特色。继承了《悬崖》的诗意写实主义,剧版《白鹿原》在开篇就通过长镜头的调度和适当的留白彰显了自己与市场流水线产品的区分。当白嘉轩对着六个媳妇的墓碑静默不语,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嘉轩作为白鹿村族长,恪守着耕读传家的传统礼法,厚实的双脚扎根在土地之上,行事奉行仁义之道。他的气质有一份内敛庄严,但不是死板。而鹿子霖,他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尽管原则性没有白嘉轩强,但他更懂得算计,却也被算计所累。在何冰的演绎下,鹿子霖更富有张力。
▲《白鹿原》构图获赞
▲鹿子霖与父亲
早在90年代,何冰就拜读过《白鹿原》并对鹿子霖印象深刻,在人艺排戏时,他就有饰演鹿子霖的想法,可惜话剧导演认为当时的他还太年轻,这事才没有成。
关于人物,何冰这样理解白鹿二人:
“白嘉轩和鹿子霖其实是一个人,如果没有对方,就个体而言,可能都会误会太多。白嘉轩重仁义却未必和蔼,鹿子霖不仁义却未必可恨。白嘉轩恪守道德标准,但违背人性,他会用刺刷打儿子,要知道农民打牲口都不会那么下狠手;鹿子霖阴鸷自私,但爱孩子,家里甚至出了两个革命者。其实两代人之间很多都是误会,多问一句可能就会变成爱的传承,但没问就成了悲剧。”
这段话点出了陈忠实在塑造人物上的用心。他无意刻画一个绝对的正面形象或负面形象,即便白嘉轩这样的仁义之人,也有他狠毒的一面,而鹿子霖同样具有自己的恻隐之心。再说女性,比如饱受争议的田小娥,她是欲望的载体,却也是受累于出身的可怜人。她不愿一生一世只是奴颜卑屈的下等仆人,作为女人,她也有自己对爱和性的希冀。在郭举人家里“做小”,田小娥过的生活猪狗不如,由此种下她压抑的浴火。遇见黑娃,她自以为抓住救命稻草,本不过想好好过活,老天爷却不赏脸,让她一场空后走向沉沦。田小娥具有反抗意识,无奈她身处男权社会的窠臼,男人视她为淫物,欲火中烧便爱不释手,一旦断定她违背伦理,却要作出道德审判。
▲黑娃与田小娥
翻开《白鹿原》这本小说,我们会发现,几乎没有一个主要人物是绝对崇高,或者被符号化、特质化的,白嘉轩、鹿子霖、白孝文、黑娃、田小娥等,他们都游走在善恶好坏间的灰色地带,他们都被各自的欲望牵引着,他们的首要本分都是顽强地活着。一出出人世间的悲喜剧,由此铺陈开。故而,你很难对书中人物进行道德审判,或者圈定他们何种信仰、何种立场,活着可能就是他们最大的立场。
如今,剧版《白鹿原》好评如潮,却并不尽善尽美。“干净”,恰恰是它的缺憾。人们对它好评连连,电视剧每一处都透出经典的味道,再不用像小说最初问世般顶着争议前行。关中人民的史诗,既是一部生命长诗,却也是一部浑浊挣扎的乱世写照。小说《白鹿原》有一股狠劲儿,它并非一片干净,而是像辣椒一般让习惯温水的人们面红耳赤。但正是那浑浊的泥腥味儿,让它震动天下。
从人物塑造上,剧版《白鹿原》也在往干净的路子靠,像田小娥这个人物,饰演者李沁说:“他们想找一个眼神比较干净的女孩,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想让人们更加同情她,侧重点会不太一样。我其实也问了导演,为什么要我来演田小娥,导演说你符合这个人物。可能导演要找的田小娥是比较干净的,眼神当中透露出来的是干净的气质。”与原著的不同就在于,剧版人物少了些许土腥味儿,气质更往内收,如果说王全安镜头里的人物太放纵,那刘进的《白鹿原》,人物就显得含蓄些。
这是翻拍《白鹿原》面对的尴尬,在许许多多前人版本的参照下,如何通过艺术加工彰显自己的特色,又能保有原著的狠劲辣劲陕北气儿?剧版《白鹿原》没有因为过火而偏离轨道,但如果要观众心服口服,要让它不只是多年后一部“尘封”的规矩之作,创作者们还需多花点心思。
▲张嘉译捆麦子手法娴熟
可是,即便存在些许瑕疵,剧版《白鹿原》依然是一部当之无愧的好剧。扎实的剧本和拍摄、纯熟的演技和细节的考究就足够让它在同期电视剧中脱颖而出。但就是这样一部好剧,市场却狠狠地泼了一盆冷水。《人民的名义》后,都说严肃题材剧作的春天到了,《白鹿原》却再次让创作者们认清了现实,这不是严肃正剧的春天,这只是“话题之作”的春天。因为善于制造话题,《欢乐颂2》即便质量下滑仍能收视飘红,而恰恰因为缺乏话题、缺少争议,良心大剧《白鹿原》正在成为一部被遗忘的作品。
《白鹿原》的尴尬我无法视而不见,都说中国没有好看的国产剧,为什么有了你们又不看?
《白鹿原》不该如此,一个良好的电视剧市场,好剧不该一次次“叫好不叫座”。我们需要更多像《白鹿原》这样的好剧,但首先我们要珍惜,指望怀有情怀的人们不计回报地产出好剧,这本身就不现实。只有当好剧拥有市场,它们的春天才真正来临。原创/文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