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似乎只是聚光灯下的一个影子,得到过许多喝彩,却也轻易地被人踩在脚下。
酷似周杰伦的长相,令周展翅年少成名。十几年前,他参加一场商演,最多能拿四五万元酬劳,在模仿圈里数一数二。
大多数模仿者就像巨星光环下的影子,偶尔会在掌声中迷失自我。当周展翅意识到这点后,他开始对抗过去,与自己角力。
这是周展翅讲述的一个找寻自我的故事。
复刻周杰伦
今年是我的而立之年。迄今我生命里近乎一半时间都和“周杰伦”三个字交织在一起。
15岁那年,我用2天时间学会的《上海1943》把我带到了人生的转折点——唱完它之后,我成了一档模仿秀节目的冠军,开始被人称作“小周杰伦”。
进入节目组的时候,我根本没有完整听过周杰伦的歌,报名参赛也只是因为有朋友拉着我一起。导演本来答应了让我唱羽泉,却在录影前两天突然告诉我:“你是模仿周杰伦的,一定要唱他的歌。”
当时的我听来听去,觉得比起完全听不懂的《双截棍》,《上海1943》这首慢歌还挺正常的。
在那以前,我对周杰伦的了解都是被动的。坐在学校一楼教室靠窗的座位上,我眼看着每天走过的同学投来看猴子似的目光,说着“就是他,就是他像杰伦”。白天,会有女生来“壁咚”我;男生就视我为眼中钉,每天放学在门口等着找我麻烦。当耳朵里被朋友塞上耳机,响起“呼呼哈嘿”的声音时,我只会很排斥地说:“这唱的什么东西,我不听。”
阴差阳错地,我走上了演艺之路。各种商演和电视节目邀约纷至沓来。
小到酒吧活动,大到演唱会,我一个月会有20多场演出,甚至在24小时内跑过3个城市。主办方都会提前造势,打出“神秘大咖即将来临”的旗号。
为了演出,我自然而然地开始研究周杰伦,每一首歌都听,每一场演唱会录像都看。像拉片(一格一格地反复倒带,并作分析记录,抽丝剥茧地解读电影)一样,我反复模仿他的每个动作,精确到手应该举到哪里,此刻眼神又应该看向何处。我就像杰伦的影子一般,复制着他的衣着、语气和一举一动。
加长版的劳斯莱斯护送,保镖随身,尖叫声四起——每次表演所到之处,主办方的打造加上我的模仿,让所有人都以为我就是周杰伦。有好多次,我坐的车几乎被一拥而上的人群抬了起来。
就连我自己也曾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的落地玻璃上被人群挤到两脚离地。路过的人看到躺在沙发上的我,就开始喊周杰伦的名字,最后成百上千的人都围过来。我特别恐惧,万一玻璃墙碎了我掉到海里怎么办?
第一次跟杰伦同台的时候,他表演结束就从地下通道走了,而我跟主持人何炅则面对着将出口围得水泄不通、不停拍玻璃的观众,束手无策地站在门口不敢挪步。
那五六年的日子里,我尽力让所有人以为我是他,渐渐地连我自己都觉得我就是他。打到我身上的聚光灯,台下响起的掌声和尖叫声,都是一样的多。
在骂声中清醒
我甚至觉得,有一天我会超过周杰伦,成为天王。
这个如今想来很可笑的念头,却是当时的我所坚信的。我用赚来的钱买了吉他,报了钢琴班,考进北京现代音乐学院。2006年的时候,我和模仿阿杜的李月冬、模仿刘德华的涂金龙组成了三声缘组合,还发行了单曲,开始有人对我说,“我因为你才喜欢周杰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