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海民的家
屋里的暖炉是白海民给家里装的,临近腊月,李素素坐在温暖的屋子里算天数,工作的地方一下雪,施工就得停,白海民就该回来了。他回来时会给孩子们带吃的,有时给妻子买件衣服做礼物,李素素说他不会挑,不要乱买,家里都有,还比外面便宜,但白海民下次还买。
丈夫一回来,家里分外温馨,一家人洗洗涮涮打扫卫生,赶集采购准备过年,白海民宠孩子,孩子喜欢的他都给买。
而今年的这个年,李素素不知该怎么过。婆家怕是回不去了,婆婆提出分一部分抚恤金,李素素坚持把钱都留给孩子,一分也不能动,双方僵持着。娘家也难回,农村仍遵循着出嫁的女儿不能随便回娘家过年的习俗,除了正月初二和正月十六她可以回去,其他的日子还呆在娘家,她怕会惹哥哥嫂子不悦。
白天孩子去上学后,家里只剩她一个人,夜里白海民恍恍惚惚出现在她梦里,她怕儿子发觉,拿被子蒙着头悄悄哭,白天想起夜里的梦,儿子不在,她终于能痛快地哭一场。
李素素翻看和丈夫的结婚照,翻着翻着就哭起来
李素素说,她总觉得这一切都不真实,她总觉得丈夫没有死,过些日子就回来了。
白海英也这么说。
白巧梅也这么说。
沉默的孩子们
在突遭变故的家庭里,大人们总是先忙着处理事情,顾不上照顾并不十分清楚状况的孩子。孩子们是在旁观家中的混乱和大人们的悲痛中渐渐明白发生的一切的,因为年龄小,他们很难表述清楚自己的思想过程,但那并不代表他们不难过,偶尔说出的一句话,能瞬间撕开所有成年人努力抚平的伤口。
白海鹏过世后,女儿和儿子都喊着找爸爸,他们不哭,也知道爸爸不在了。上坟前,小儿子突然从口袋里掏出几块糖放在桌子上说:“给我爸爸吃。”
李素素6岁的儿子也经常找爸爸,但是一看到妈妈哭,他便不再说话。有一次舅妈告诉他,爸爸出国了,孩子立即反驳说:“不是,是死了,烧成灰了。”
下葬那天,儿子一直喊着“爸爸回来”,突然他说:“爸爸一路走好,我跟妈妈在家听话。”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没有人教过他“一路走好”这句话。
在新闻报道中,死亡人数只是事故调查结果的一部分,但在遇难者的家庭里,这个数字是丈夫,是父亲,是儿子,是生活的指望。3个受访家庭都因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断了而陷入了生活的困境,120万的抚恤金是孩子未来受教育和结婚成家的底牌,不能轻易花掉。白海英想给父母办低保,但成安县推推拖拖始终没有说法,在这场事故中,还有许多家庭像这3个家庭一样,不知未来生活的方向在何处。
旧事重提不是为了渲染悲伤,我们只是不愿一再看到,唯有眼泪的映衬,才能让“安全生产”四个字拥有它应有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