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法院发出了江苏首张“个人破产”信用修复证明书,证明书发给了一位农贸市场摊主卫云培。他是如何从“个人破产”到清偿债务并最终修复信用的?
他叫卫云培,3月20日,老卫收到了来自法院的一张信用修复证明书,证明书上明确写着债务人已按计划清偿完债务。这也意味着老卫恢复了个人信用和社会活力。这一天,老卫用了7年的时光。
卫云培夫妻俩是重庆人,1986年来到无锡打工,从工地的泥瓦工做起,一路打拼,1993年,卫云培拉起了一支施工队开始在周边城市承包工程。
2012年,由于“发包”老板“失踪”,资金链断裂,卫云培欠下了30多万元的外债。2018年,他被两位工友起诉,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不仅欠了外债,还被法院列为失信人员,老卫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面对。想通之后,老卫没有颓唐,也没有选择做“老赖”,决心和妻子一起去菜场摆摊,夫妻俩要用每天微薄的收入偿还巨额债款。
司法新举措助“诚实而不幸”者重获信用
决心靠自己摆摊收入来偿还欠款的卫云培没想到,他的个人情况也受到了锡山区法院的关注。2021年,作为试点,锡山区法院推出“类个人破产制度”,老卫的情况因此迎来了转机。
锡山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吴修贵:他在执行过程当中非常配合我们法院的工作,没有发现有转移财产、逃避执行这样一些行为,所以我们初步认定就是老卫这个人,他符合我们“诚实而不幸”的原则。
“诚实而不幸”原则,是指债务人的负债原因是能够被社会公众所理解的,比如老卫就有担保负债、自己也有被拖欠的款项等原因。其次,老卫在整个过程中都是如实申报,没有不诚信的行为。因此,2021年9月30日,法院裁定批准卫云培个人债务清偿计划,同时豁免部分债务,分期三年半清偿剩下的75838元债务。此外,法院综合考虑卫云培一家的实际情况,还豁免了原本需要强制执行的生产生活必需品,比如一辆二手面包车、手机等生活用品,还有收款码的使用等,价值并不高,但都是能够保障老卫夫妻俩能进货经营和生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