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降糖,快乐加分
“零糖”社交虽是新概念,其内核却与近来流行的“淡人”“I人”等概念有着共通之处。这也说明,“零糖”社交的走红并非偶然,网络流行文化的表象之下,更是关系青年群体生活状态与精神追求的公共议题。
从字面意思理解,“零糖社交”的主要实现路径就是为社交做减法,进而回归简约清爽的生活状态。
现在,青年群体率先开启了“社交减负”的实验。
不论是“00后整顿职场”、下班后上夜校等对传统社交模式的“反叛”,还是主张“断舍离”、找“搭子”、轻社交等新尝试,都让人们看见了在社交关系更加多元的今天,新型社交带来的更多可能性。
从辩证的视角来看,“零糖”社交也是在为社交价值的回归以及自我价值的探索做加法。
“零糖”社交中难能可贵的,是面对浮躁世界的定力,和对时间、情感等价值的理性审视。“零糖”社交者强调“性价比生活”,崇尚“反向消费”、恪守清醒购买;选择以泡脚、早睡早起、养生按摩等方式维护身体健康……刨去负担过重的无效社交,拒绝复杂社交关系带来的“精神内耗”,才能将时间和精力用在更多更有价值的事情上面。
为无效社交做减法的过程,同样是在为快乐加分。
一种能够让自己更自信,更有活力和创造力的社交方式,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社交。
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交“糖度”
古人说,“君子之交淡如水”。面对“零糖”社交这样一种“淡淡的”新型社交方式,公众也应该正确理性地看待,并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交“糖度”。
多一些理解,少一些非议。
有一种声音认为,年轻人所谓的“零糖”社交,就是自私的表现;也有人说,年轻人不爱社交,会造成社会关系的割裂、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是不负责任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