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6日,一张打破吉尼斯纪录的世界最大明信片出现在瑞士少女峰下的阿莱奇冰川上,旨在唤起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图/新华社
应对冰冻微生物解封也需未雨绸缪
位于瑞典的斯托达伦沼泽,是北极地区最受关注的研究地点之一。该地区处于永久冻土层融化的前沿,过去10年,多个研究团队利用环境DNA取样技术,已经从其土壤微生物中收集了13000个基因组。
这是一个庞大的微生物群落,跨越了整个微生物的生命树。研究人员还在该地区土壤中发现了1.5万种土壤病毒,其中包括一种新发现的能释放甲烷的古菌。
这些被冰封在冰土中的微生物释放出来后,将如何影响地球,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是,一个比较新的视角是,仅仅是能释放甲烷的古菌就有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
早在2014年,有研究团队就发现,斯托达伦沼泽中不同的环境具有不同的微生物群落,都能产生甲烷,尽管其产生速度快慢不一。
这些发现至少提供了一种线索,全球变暖导致冻土融化,可能让释放甲烷的古菌更活跃,从而排放更多的甲烷,进一步造成全球变暖。
大量研究提醒人们,全球变暖下的北极冻土融化造成的环境和生态变化是全方位的,对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地球生物和环境都有影响。而且,这还会形成一种负面循环——越解冻,冻土中的微生物释放的甲烷越多,越导致气候变暖。
目前来看,尽管极地病毒“溢出风险”到底有多大,尚需进一步调查研究,但对人类来说仍然需要足够的警惕。这也提醒,需要进行更多科研来监控北极地区的环境、生态和气候的变化。
2020年9月,在联合国环境署的牵头下,一个大型研究项目“应对变化的紧急生态系统反应”成立,目标就是深入了解气候变化对微生物的影响和演化,同时进一步了解微生物会发生什么作用。
与此同时,各国政府也需要根据联合国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提出的减碳战略目标采取行动。个人也应做到减少碳足迹。
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需要大到政府层面、小到个人层面的积极应对与共同保护。只有多方行动,才有可能未雨绸缪,把不测和灾害消解于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