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亚洲最大深远海养殖渔场4人就能养鱼上百万尾

原标题:动能突破·烟台|亚洲最大深远海养殖渔场实现鱼脸识别,4人就能养上百万尾鱼

走向深蓝,向海图强。近些年,山东持续推进耕海牧渔。7月14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5年取得突破”重点项目观摩走进中集来福士打造的烟台经海现代渔业产业园项目。新黄河记者获悉,目前,这个总投资70亿元的项目正加快推进,全部投产后年可养殖各类海产品10万吨,年产值50亿元以上,将成为亚洲规模最大、装备水平最高、综合效益最好的深远海养殖渔场。

一个二维码可追溯鱼的“一生”经海网箱实现“透明”养鱼

7月14日采访当天,经海007号网箱在龙口基地举行交付仪式。

新黄河记者获悉,经海系列网箱由中集来福士自主研发,是亚洲单体最大的深远海坐底式智能化网箱,长宽各68米,养殖包围水体达7万立方米,距离大陆岸线约30海里(56公里),作业水深约30米,能够抗击12级台风。

早在2021年,中集来福士首批4座深水网箱已建成投用,考虑到网箱初次应用、后续销售渠道等因素,按照设计容量的50%投放鱼苗。其中,1号、2号网箱养殖黑鮶鱼,3号、4号网箱养殖鲈鱼,到今年底陆续进行收鱼,预计总产值约1亿元。

中集来福士总裁王建中告诉新黄河记者,每一个网箱一年能产1000吨鱼,他们的目标是,要在一个野生的环境下,让鱼获取天然饵料以及中集来福士科学配方的饵料,为人民提供优质的经过不断健身的天然蛋白质。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养鱼也跳出了传统的人海战术。智能化成为烟台经海现代渔业产业园项目的突出特点。

新黄河记者获悉,智能网箱与传统网箱最大的区别在于智能化,实现可视、可观、可测。中集来福士应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赋能传统渔业,搭建了贯穿整个渔业产业链的智慧平台——“九仙云”渔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这也是全国首个深海养殖大数据平台,做到了“透明”“智慧”“共享”。网箱搭载了智能监测、自动投喂、机器人洗网等设备,只需要4名工作人员,就可以养殖上百万尾黑鲪鱼,实现工程化、智慧化深远海养殖。

传统的养殖方式,即使渔民自己也不知道网箱内最后有多少条鱼,而经海网箱不仅能通过声纳和激光雷达实现精准数鱼,对于鱼的身长、体重都能实时掌握,可精准喂养。

王建中表示,经海网箱上配置了500多个监测点,通过数据中心,能够实时监测到水下的养殖信息、装备信息、水文信息,实现透明海洋。配备双目摄像机水下生物识别系统,也就是“鱼脸识别”,自动分析鱼的长度、重量和健康状况,计算所需的饵料,通过自动投喂系统精准控制。同时,利用数据链、区块链技术,把渔业信息与金融保险、政府监管机构等进行云共享,极大助推现代渔业发展。

比如,过去渔民养殖靠天吃饭,保险公司掌握不了养殖情况,无法提供这类险种。有了智能网箱后,不仅可以实时掌握鱼的动态,还有历史数据积累。保险公司就可以设计专门险种,养殖户也有了金融保障,能够规避很大风险。

“尤其重要的是,我们要把数据贡献给未来的消费者。通过我们的系统,每一条鱼都会带一个自己独立的二维码,这个二维码通过鱼脸识别系统和鱼关联在一起,终身携带,最后一直到百姓的餐桌,消费者可以定制。到了百姓餐桌时,你想看这一条鱼的整个成长过程,通过二维码可以追溯这条鱼长大的过程。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提供高品质的属于北方特色、属于烟台特色的高品质的鱼。”王建中说。

养殖周期从3年缩短至一年半,渔民更受益

经海网箱的诞生,意味着传统的养鱼方式被颠覆了。

王建中表示,工业化养殖后,一个网箱的产量,就是长岛过去鱼类产量的总和,一个网箱可养1000吨鱼左右,今后要打造100个网箱,所有的逻辑都变了,鱼苗从哪来?鱼种是不是足够强健?饲料是不是能够供得上?在网箱和运输之间,整个物流通道如何打通,一直到百姓餐桌?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进行资源整合。

据了解,中集来福士从装备设计建造开始,用全产业链思维向海洋渔业上下游延伸,构建鱼种科研、幼苗繁育、深海养殖、销售运输、产品加工、餐饮消费的完整链条。他们在黄渤海新区投资1.6亿元建设占地87亩现代渔业产业园,配套建设蓝色种业研究院、工业化陆基养殖基地、冷链物流园区等,并在长岛北部建设10万亩国家深远海养殖示范渔场,链接高新区金山湾科研中试基地、龙口装备建造基地资源,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过去传统养殖其实是一家一户的养殖,他们更多的是在能够防风防浪的封闭式内湾养殖,而我们去了开放式海域。其实现在大量的开放式海域都没有被利用,而普通渔民没有装备去不了。如果这片区域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可以大大增加养殖面积。”经海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福元告诉新黄河记者,随着大批量深远海网箱启用,会带动鱼苗、疫苗、饲料等整个产业发展,也可以带动岛内渔民,他们可以不用全周期养殖了。

以北方最为典型的黑鮶鱼为例,过去老百姓养殖从小苗养到一斤半,大概需要三年。而在中集来福士与渔民的合作中,当渔民用一年半时间将鱼养到半斤时,中集来福士就进行回收,从半斤养殖到一斤半。“这样有利于渔民的转型升级和增收,也降低了内湾的生态负荷。鱼的回收周期短了,从过去的三年变为一年半,并且价格普遍比市场价格高1-2元,我们跟渔民实现了双赢。”郭福元告诉新黄河记者。

今年再开工8座网箱,“海上粮仓1号”将开建

按照计划,中集来福士今年计划再开工8座网箱,以及1艘活鱼运输船。

“我们最理想的状态是达到10个网箱。按养殖黑鮶鱼算,一个网箱大概平均收入是5000万元,10个网箱大概是5亿元。如果我们今年达到8个网箱,采购量会很大。现在长岛的养殖量已经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我们刚刚从日照、威海采购了鱼苗,未来还将从大连、福建采购,采购范围已面向全国。”郭福元说。

在拓展海洋养殖产业链条的同时,中集来福士立足自身海工科研优势,推动养殖工船实现无人化技术迭代升级。结合烟台海域特点,他们将开工建造智能无人养殖工船“海上粮仓1号”,船长280米,宽60米,总养殖容积超18万立方米,可在黄渤海水域30米以上水深区域作业。以养殖三倍体虹鳟、许氏平鮋、花鲈测算,预计年产3600吨高品质养殖鱼类。

在打通海洋渔业生态链基础上,中集来福士还将聚焦打造“海洋新基建生态综合体”,推动海洋产业“三产”融合发展,创新实施“风光渔”立体开发模式。

“我们目前已经实现全国引领了,未来在渔业领域尤其是远海养殖,这个空白太大了,我们草鱼一年的产量是150万吨,整个远海鱼类的养殖一年就175万吨,人民对于海鲜的需求太多了,空间非常大,我们第一个百箱计划之后或许还有第二个百箱计划、千箱计划。渔业又找到了一条新出路,我们要给人民提供更多的途径去获取优质蛋白。”王建中说。

(责任编辑:路子康 CN078)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