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书写创新的青春答卷(创见)

书写创新的青春答卷(创见)
2020-11-29 04:21:02 人民日报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肩负时代赋予的重任,以拼搏激发创新梦想,展现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该有的样子

得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总体部主任设计师胡炜不禁感慨:“这是创新的胜利,也是年轻的胜利。”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墨子”传信、“神舟”飞天、“北斗”组网、“嫦娥”探月、“蛟龙”入海、“天眼”巡空……近年来,我国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引发全球瞩目和热议。这些国之重器的背后,都有青年团队的智慧与力量。长三甲系列火箭总体设计团队平均年龄不足30岁;“天河”高性能计算创新团队中,在读研究生占了近60%……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们常常是新技术的最先体验者,又是技术创新的推动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肩负时代赋予的重任,以拼搏激发创新梦想,展现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该有的样子。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对于勇立潮头的年轻人来说,关键在于找准国家需要和时代方向。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沈阳橡胶院研发中心工程师姚秀超连续奋战36小时设计出样件,用5天时间完成“隔离服”从概念到实物的转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陈云霁从事国产处理器的研发工作十余年,先后负责、参与了多款龙芯处理器设计;80后马学杰把种植水稻和农机技术有效结合,用无人机替代人工施化肥、喷农药,解决了农业生产诸多难题……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正激发着青年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潜力。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