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赵静在深圳的展示厅里工作。展厅的门帘是用装咖啡豆的麻袋改造而成的。
低碳、纯粹、再利用——这是赵静身上的标签,也是她追求的生活方式。
赵静曾是一名服装品牌设计师,她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生产大量的垃圾,这对于生态环境是一种破坏,为了追求简单纯粹的生活方式,2015年她辞去设计师的职位,来到深圳梧桐山"捡破烂",并改造这些物品。
“你怎么弄一堆破烂儿回来?”刚开始在梧桐山做旧物改造的时候,她的房东比较抗拒。但三年多来,赵静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把别人不穿的牛仔裤、旧家具等捡回家,用设计和创作把“垃圾”变成了生活艺术品,不仅扭转了房东的看法,还影响到周围的人们。“后来很多朋友都开始一起‘捡破烂’了,”赵静笑着说,自己目前带着改造品在国内多地展览,“不一定像我这样生活,但每个人都可以思考自己的需求到底有多少,删繁就简。”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真的需要那么多物品吗?”赵静和她的朋友们,正在现代化城市里,尝试探索一种更加环保和纯粹的生活方式。新华社记者梁旭摄
8月7日,赵静在深圳的展示厅里,把装咖啡豆的麻袋改造为一个包。新华社记者梁旭摄
8月7日,赵静在深圳的展示厅里工作。新华社记者金宇摄
古都北京,悄然出现了智能灯杆、智能座椅、智能红绿灯等一系列高科技设备。记者发现,时下备受瞩目的垃圾分类,也搭上科技快车。借助“互联网+垃圾分类”,不少社区创新出了值得借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