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内相继染病,6天内双双死亡。大熊猫“帼帼”和“花生”母女的死因为何隐瞒了逾半个月才对外公布?
上海野生动物园工作人员曾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透露,推迟公布时间主要是受到综合因素的影响:一方面,要对“帼帼”和“花生”发病的前因后果进行梳理;另一方面,两只大熊猫的实验室病理结果由四川、长春、上海等地科研院所共同于17日才形成报告,为科学严谨处理此事,故19日才发布相关信息。
对于“帼帼”和“花生”的救治,上海野生动物园官方微博有如下表述:“大熊猫发病后,上海野生动物园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沟通,中心派出两名兽医和一名饲养员以及3名长驻上海野生动物园的饲养人员及本园兽医、饲养人员参与大熊猫的诊断、救治。遗憾的是终因病情危重,两只大熊猫因救治无效死亡。”
然而,这些说法并未得到网友谅解。网友“唐心蓝t”称,当初大熊猫“龙徽”意外死亡,奥地利在24小时内即公告全球,向猫粉通报这个悲伤信息,“这是对猫粉最基本的尊重”。
此外还有多名网友报料,除“帼帼”和“花生”外,上海野生动物园此前也“养死了多只大熊猫”,分别为1998年8月18日出生的“国庆”、“云汇”以及“帼帼”的儿子“安安”,均采取隐瞒不报的方式。记者多方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这一说法并未得到官方消息证实。
带病展出?
“花生”为首只沪生大熊猫,病后仍在展出?上野回应:展出幼崽并非“花生”。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3月,“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上海基地”落户在上海野生动物园,两只大熊猫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来到上海野生动物园,开展大熊猫科普教育与繁育研究。其中一只正是当时已经受孕的“帼帼”。
今年21岁的“帼帼”,此前已经生育过7胎9仔,其中包括在汶川大地震后出生的双胞胎“平平”和“安安”。2016年7月9日,“花生”出世,这是第一只在上海出生的大熊猫。“花生”出生时体重151克、体长14.3厘米,“活力好,是个健康的‘千金’。从发育情况来看,小宝宝各方面的数据都好于熊猫发育的平均水平。”
上野在其发布的公告中称:“花生”于去年12月19日被从母亲身边带走,进行人工饲养,并于去年12月23日发病。但细心的网友注意到,上海野生动物园的官方微博在其发病的同一天上午的8时59分还在更新“花生”晒太阳的图片。对此,有网友就喂养方的专业素养提出质疑,“这时候还在圈粉,难道没有及时检查幼仔吗?”、“母亲都病了,还把人家孩子拿出去晒,难道不知道哺乳期母婴患病关联度很高吗?”而微博网友“一喵一丗堺”则透露:他去年12月24日去看“花生”的时候,“花生”就已经生病,但动物园仍在继续展出。
针对这一说法,上野工作人员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无论是‘帼帼’还是‘花生’在发现不适后都立即进行护理救治,并没有再对外展示,该网友看到的应该是另外的熊猫幼仔,而不是花生。”
深度解析
19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发布公告:2016年12月26日、31日,旅居上海野生动物园的大熊猫“帼帼”与“花生”母女先后因病救治无效死亡。
“帼帼”与“花生”这对母女在不到一周时间内相继死亡,公众的质疑未能消除:是谁造成这对母女相继离世?责任谁来承担?异地饲养的大熊猫该如何保护?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陆续设立北上广三大基地,又有哪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