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对于如何应对中韩关系面临的难题与未来的发展,在8月17日的中韩公共外交论坛上,不少中韩专家提及“回到初心”。两国人民的福祉、地区的和平稳定是两国建交的初衷,也是两国发展关系的动力。
参考消息网8月24日报道(文/耿学鹏张宁姚琪琳)中韩建交25周年前夕,记者在首尔经历了这么一件事。
一天,记者与同事在出租车上用中文聊起天。60来岁的韩国出租车司机大叔突然问:“你们是中国人吗?”记者回答是。在一处红灯前,司机拿出一张卡片,用笔画着什么。快下车时,司机递给记者这张卡片。上面画着两根竹子,用汉字写着“中国、大韩民国,加油”。
“我喜欢中国,我们在过去曾为打败日本人相互支持、一起战斗,”这名司机说,“我们两国之间现在有些问题,但我相信,中韩关系就像竹子一样,越经历风雨越翠绿挺拔。尽管会有波折,仍会不断成长,就像一节一节的竹子。”
这名韩国出租车司机对中韩关系的比喻贴切且充满感情。近日,记者采访了多位多年从事两国交流活动的中韩方人士,受访者普遍认为,中韩关系在过去25年中快速发展,尽管目前面临“萨德”问题,前景仍然总体乐观。
在一些韩方学者看来,目前中韩关系在持续高速发展之后面临一个调整期,如果能够共同面对影响友好合作关系的阻碍因素,共同寻求“求同化异”的新方法、新思路,夯实友谊基础,两国关系将可以迎来一个新阶段。
8月12日,中国留学及就业展览会首次在韩国举行,吸引了将近3000名韩国学生与家长。(摄影耿学鹏)
蜜月期”掩盖薄弱环节
1992年8月24日上午9时,钓鱼台国宾馆,时任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和韩国外务部长官李相玉在联合公报上签字,中韩正式建交。
中国前外交部长李肇星说,回顾过去25年,中韩双方本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原则,推动两国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福祉。
1997年,中韩确立了“面向21世纪合作伙伴关系”;2003年,两国关系发展为“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08年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经贸方面,两国贸易额从1992年到2005年用了13年时间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年均增长近30%。与此相比,中日达到这一水平用了30年。2014年,双边贸易额最高点接近3000亿美元,是建交时的五六十倍。2010年起,中国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投资对象国。韩国则逐渐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和最大贸易逆差国,2016年韩国对中国的贸易顺差在450亿美元以上。
中韩自正式建交以来,在政治互信、外交往来、经贸合作与民间交往等领域均达到较高水平,是受访人士的普遍共识。
如果以每十年划分的话,中韩关系第一个十年可以算作是起步阶段。这期间,中韩贸易、韩国对中国投资快速增长,标志性事件是三星在中国建立合资工厂。
有专家认为,这一时期,韩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明显占据了主动地位,韩国各界普遍对中国存在好感,正面印象占压倒优势。韩国外国语大学教授、该校全球安全合作中心主任黄载皓以“蜜月期”形容中韩建交之初的双方关系。
然而,双方关系中不够牢固的因素也在飞速发展的友谊面前被掩盖、被忽视。多名中韩人士认为,韩中交往虽有几千年历史,但在建交之后,由于彼此友好关系的快速发展,双方可能夸大了对彼此的了解程度。
曾见证中韩建交的韩国国立外交学院中国研究中心专家丁相基认为,中韩民众相互认识都有一定偏差,韩方对中国古代了解比较深入,但对于现代中国缺乏深入认识。中国民众通过“韩流”了解韩国,但对韩国的现代历史所知并不多。两国民众相互间了解不够充分,影响到双方政治文化层面的沟通与相互理解。韩中文化友好协会会长曲欢把这称作“以为理解,所以误解”。
稳定期”出现不和谐音
中韩建交后的第二个十年进入稳定发展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国入世,国力不断增强,中韩贸易继续上升,人员交流进入黄金时代。
现代汽车、SK集团等韩国大型企业在这一时期进入中国,三星手机开始风靡中国市场,双方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02年的440亿美元飞速增长至2012年的2627亿美元;访韩中国游客从2001年的51万人次增长至2012年的260万人次。
伴随双边关系的稳步推进,若干不和谐声音也开始出现。
黄载皓说,中韩已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双方可能对关系的理解并不一致。中方可能更多着眼经济合作,但其实韩方在军事和外交领域有着更多的诉求。在一些韩方人士看来,中韩虽然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更多只是体现在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上。
“萨德”问题阻碍发展势头
中韩关系第三个十年有着一个让人充满想像的开端:2013年和2014年,两国领导人先后访问对方国家,2015年时任韩国总统朴槿惠赴北京出席“9·3”阅兵式。
中韩经济合作也进入新领域,韩国开始在人民币走出去中扮演重要角色,甚至有业内人士把这一年定义为“中韩金融合作发展元年”。2014至2015年度,韩国市场的人民币存款保有量最高曾超越1300亿元人民币大关,仅次于中国香港与中国台湾,排名全球第三。
但这样强劲的发展趋势随着2016年“萨德”问题的出现戛然而止。韩国政府不顾中国强烈反对,执意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中韩关系中的政治因素超越了经济因素。韩国部署“萨德”损害到中国战略利益,给两国关系泼了一盆冷水。“萨德”问题极大地伤害了中国民众的感情,继而影响到中韩经济交往、损害到两国民众的利益。
在本月举行的中韩公共外交论坛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姜跃春给韩国算了一笔账。他认为,从短期来说,“萨德”问题将极大影响到韩国旅游相关产业、汽车和化妆品等韩国产品在华销售。中长期来说,韩国作为中国改革开放、释放需求的最大受益国之一,韩国经济对于中国有较高的依赖度。如果与中国的贸易受到负面影响,韩国经济增长将面临更大难题,继而影响外贸顺差、就业等方方面面。
与此同时,由于“萨德”问题,中韩之间的官方和民间交流一度接近中断。多名长期从事双边交往的中韩人士认为,目前中韩面临建交以来的“最大难题”,为此感到非常惋惜。
中韩关系须“回归初心”
8月12日,在首尔京畿道中学,中国留学及就业展览会首次在韩国举行,向韩国人介绍赴华留学以及中文学习者就业相关信息。展览会吸引了将近3000名韩国学生与家长。
一名参展中国高校人员说,韩国人赴华留学、学习汉语的需求超出她的想像,络绎不绝的咨询者让她几乎没有时间吃饭,事先准备的学校简介也发放一空。用首尔孔子学院院长、韩国成均馆大学中文系教授李浚植的话说,“汉语热”在韩国持续。一名韩国高中教师说,汉语课是她所在高中的第二外语课程,学校超过半数的学生选修了汉语课,原因就在于看好中国经济和中韩交往。
尽管两国目前受到“萨德”问题困扰,接受记者采访的中韩人士普遍对中韩关系的发展前景持总体乐观态度。
谈到中韩关系的现状和未来时,不少韩国学者喜欢用“新常态”这个词,意指在经历25年高速发展后,中韩关系进入一个“调整期”。“萨德”问题的应对,可能会促使两国关系由“经热”,发展为更深层次的政治理解和合作。韩国学者黄载皓认为,在眼下的困难之后,中韩关系将继续不可阻挡地走在平稳发展的大道上。他认为,韩国是中国实现“中国梦”的最佳伙伴,“韩国梦”和“中国梦”有很多共同点。
韩国世宗研究所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李泰桓认为,在目前的困难时期,中韩需要坚持相互交流,相向而行,努力建立互信,“互信是基础,缺乏互信,即使解决一个暂时性问题,还会有新的问题冒出来”。
有中方人士认为目前是两国关系的“不正常状态”。韩国政府部署“萨德”损害了中国战略利益,成为中韩关系发展阻碍。这名中方人士对于两国关系回到健康轨道,同样抱有信心。
对于如何应对中韩关系面临的难题与未来的发展,在8月17日的中韩公共外交论坛上,不少中韩专家提及回到“初心”。回到中韩关系的起点,两国在建交公报中提到,建交是根据“两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两国建交“将有助于朝鲜半岛形势的缓和与稳定,也将有助于亚洲的和平与稳定”。两国人民的福祉、地区的和平稳定是两国建交的初衷,也是两国发展关系的动力。
对于中韩关系的未来发展,中国驻韩大使邱国洪说,中韩关系直接惠及两国和两国人民,具有坚实基础和强劲动力,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利益和需要,这决定了中韩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如果双方能够把握住两国关系发展的大方向,坚持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促进半岛和平稳定和本地区繁荣发展的大原则,妥善解决有关问题,就一定能够推动两国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