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滴滴黑名单功能上线 被指槽点颇多、有些“鸡肋”

2018-10-18 16:22:10  经济观察网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滴滴“黑名单”功能今日上线试运行,被指槽点颇多、有些“鸡肋”

经济观察网记者冯庆艳实习记者赵喆一周后的10月18日,滴滴出行于10月10日官方预告的“黑名单”功能上线试运行。这意味着从今日起,乘客和司机可以在滴滴App增设的“黑名单”功能中的取消订单、投诉、评价页面选择将对方加入黑名单,此间12个月内不再为双方匹配订单。按滴滴此前说法,试行期间,加入黑名单后暂不得取消。

9月以来,滴滴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试图为乘客营造安全的出行环境,让公众再次信任滴滴。不过,“黑名单”功能却成了公众和专家吐槽的槽点,认为其作用“轻于鸿毛”,实质意义和作用不大。

通过滴滴10日的“黑名单”功能预告中,记者发现其中最大的亮点在于“12个月内不再为双方匹配订单”。但是,这个“亮点”并不能让大众买账。据记者了解,滴滴此前也有“拉黑”司机的功能,乘客可以在“我的行程”中点击司机的头像进入司机首页,点击右上角的图标,可以看到“加入黑名单”的选项,拉黑后,司乘将看不到彼此的行程。

坦白地讲,滴滴此次出台的“黑名单”功能确实有些鸡肋。

槽点一,拉入“黑名单”后,唯一的后果是司乘互相看不到彼此行程,互不再见,但对于双方而言均没有实质性影响。难道双方利益受损后,拉黑就解决问题了?不少网友向滴滴“建言献策”,建议滴滴根据司机被拉入黑名单的次数而取消其订单或解除其运营资格。其实,鉴于国内市场庞大的基数,乘客和司机再度遇见的频率本来就不高,而且司乘见面的频率与恶性行为并不直接挂钩。

槽点二,拉黑的前提是没有发生致命的安全事故。滴滴此次的大力整顿源自多次年轻女性受害的事故,受害者们都是搭乘后便没有机会再下车,更不必说有机会把司机拉入黑名单。由此看来,滴滴“黑名单”功能对于极度危险事故的发生并无实质作用。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