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为留学端盘子的她,如今成了连冯小刚都膜拜的作家

2017-12-16 11:17:28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有一次在餐厅打工,因为忘记关咖啡机,玻璃壶炸开了,她当即被扫地出门。

30多岁的青年女作家,只能在异国他乡默默忍受他人的白眼。她说:“那段时期,我就像任何一个中国留学生、中国新移民那样,讨生活、挣饭钱。好像多出一条命来,还是脱胎换骨的那一种。”

就在那个阶段,严歌苓像竹子一般,飞快地拔节,成长。

终于,在拿到MFA(艺术硕士)的时候,严歌苓感叹:“我这辈子最痛苦的,最最难熬的日子结束了。”

生活的艰苦、辛酸、举步维艰、掉落的尊严,这些严歌苓在赴美的初期都得以体验。在后来创作时,她把这些生活带给她的苦难都沉淀成自己的灵感,变成一部部刻着她个人烙印的作品。

有一次,严歌苓行走在大街上,被一个少年抢了项链。回去后,平复了心情,她写出了《抢劫犯查理和我》。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雾气的氤氲还没有散去,看到邻居家阳台上的一条滴水的透明蕾丝睡裙,严歌苓回屋写出了《女房东》,这部作品问鼎了台湾“中央日报文学奖”一等奖。

在严歌苓的笔下,芝加哥的警察、拾荒的老人、学校的老师、华人移民的故事,都成了她创作的源泉。生活中的失意,给她的作品带来了新的深度和一种更直观深刻的表达欲望。她在这个过程中涅槃,以更加丰富的姿态挺立起来。

1992年,严歌苓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这个电话结束了她的窘迫生活。

打电话的人是已经拍出《喜宴》的导演李安,想要买严歌苓《少女小渔》的版权。这一次,她收获了3000美金。这笔钱对于当时的严歌苓来说,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目,足够她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不用再出去打工。

同一年,严歌苓又卖出了两部作品的版权,一个给了香港导演李翰祥,接下来给了台湾导演朱延平。

随后,《少女小渔》大获成功,越来越多的大导演向严歌苓抛出了橄榄枝。

2009年,严歌苓编剧的作品《梅兰芳》获得金鸡奖、华表奖,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

2011年,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上映,拿下了当年的化与票房冠军,也让剧本原作者严歌苓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几乎严歌苓的每一部作品,都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

严歌苓更是荣获了奥斯卡编剧奖评委的身份,站在了编剧界的顶峰,虽然编剧并不是她热爱的事业,她创作的重心,一直都是小说。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