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第二届新派作文大赛前不久落下了帷幕。这场历时4个月的作文大赛,参与人数达24万,涌现出一批精品佳作,在全区中小学师生中引发广泛热议:原来作文可以这样写,写作也可以是一件简单快乐的事。
从基础教育开始,作文一直是老师和学生的心头之“痛”:学生之“痛”在于不爱写、不会写、写不好,教师之“痛”在于教无趣、教无序、教无方、教无效。
为寻找治“痛”良方,广西一群怀揣文学梦想的专家、作家、学者,潜心开创出一套新派作文写作方法,将困扰中小学生的写作具象化,并用30年时间持之以恒地推广实践,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已惠及全国各地50多万学子,让无数苦于作文教学无法的教师找到了方向。
让作文变得有生命张力
“我是鱼,一条小小的海鱼……我们鱼类一般有三种死亡方式:病死、老死或被吃掉。可很多人并不知道,我们鱼类还有第四种更可悲的死亡方式:渴死……”这是南宁市六年级学生唐蕾的习作《第四种死亡方式》。一个严肃的话题,被这位12岁女孩用“小海鱼的眼”来透视,并由此巧妙引出关于水资源枯竭的环保问题。
关于“高科技也有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这一话题,六年级学生何晶在习作《克隆的悲剧》中写道:“随着克隆技术的发展,克隆已经不足为奇。只是,克隆人总是遭到人们的歧视。于是,克隆人成为人们的仆人……女主人与她的孩子万万没有想到仆人居然敢反抗……”
读罢两位小学生的习作,人们无不为她们独特的视角、活跃的思维、新颖的表达所折服。“她们都是通过新派作文教学的训练和启发,挣脱刻板思维的束缚,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作文变得有生命张力。”广西新派作文创始人袁刚说。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不少孩子写作文已模式化、套路化,纯粹是“要我写”的“生存作文”,而不是“我要写”的“生命作文”。为此,1986年秋,在桂北山区担任中学数学教师的袁刚首创“图解作文教学法”,后来逐步进行了快速储备作文、真情快乐作文实验。这些探索,提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作文教学改革思想和方法,在多省进行实验并取得成功。数学教师袁刚也因此获得全国语文教师“教学能手”、全国优秀教师等诸多殊荣。
良好的教改效果给了袁刚和他的团队更大的动力。2003年至2012年,他们将图示快速作文、储备快速作文、真情快乐作文进行整合,形成相对完整的“快速作文体系”“快乐高效作文教学体系”,在多省的中小学及高校进行实验,参与学生4000多名,实验班学生喜爱作文的学生达99%,作文水平明显提高的学生达96%。
2013年以来,广西写作学会会长、广西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容本镇教授,将写作学理论运用到中小学作文教学实践,引领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袁刚工作室以及华苑教育研究院,建立广西写作学会中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中心,整合作文教改30年研究成果,形成一套完善的“新派作文教学体系”,申报广西社科重点课题,编写实验教材并列入广西教育厅进校书刊目录,出版《新派作文基础理论》等论著,并开展了大规模的作文教改实验。至今,参与实验的学生达50多万人,影响扩散至广东、河南、湖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江西、吉林、内蒙古、新疆等地。
在作文实验过程中,课题组进行了大量的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形成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建设工程”。袁刚介绍,南宁市西乡塘实验区有19所窗口学校,每所学校都有一个新派作文窗口班。课题组每个学期都会对这些窗口班进行2~4次检测,从写作情感、写作思维、写作语言3个大板块,19个小块进行检测分析。对比分析显示:经过3个月以上的实验,实验学生从原来的“不愿写”“没话写”“不会写”“写不好”等,变成“喜欢写”“有的写”“会写”“写得好”。
“三位一体”让写作具象化
那么,新派作文究竟“新”在哪里?它是如何训练学生写作的呢?
“新派作文提出‘情感、思维、语言三位一体’作文教学法,将思想情感作为作文的基础和灵魂,用情感突破语言、思维的二元关系,为作文训练体系建立了立体化的、具有灵魂的生命系统。”容本镇说。
在写作实践中,为了把握、激发和运用情感,新派作文总结出“真情、痴情、激情、煽情”的“四情”理论,并给出数百种情感激发与运用的策略方法。这些方法就地取材,学生灵活运用,就能发现生活的奥秘,提高写作的兴趣,为作文奠定良好的情感基调。
“不仅情感可以管理,思维也可以管理。”容本镇告诉记者,新派作文总结出俗称“画圈圈”的思维分级发散方法,引导学生从抽象到具象进行逐级思维发散,以此打开思路,让学生自主找到丰富的写作素材,解决“没东西可写”和“不会写”的问题。
在讲授以“春节”为话题写作文时,袁刚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春节”两字并逐级“画圈圈”:第一级先发散为人、事、物;第二级将“人”发散为家人、亲戚、同学、邻居、摊贩等,将“事”发散为买年货、放鞭炮、吃年饭、贴春联等,将“物”发散为春联、美食、礼物等。此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发散,例如人有熟人、陌生人,喜欢的人、不喜欢的人,好人、坏人等。如果从春节的文化、历史、经济、哲学的角度思考,就是更高一级的思维了。
“思维发散图不仅可以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找到更为丰富的写作素材,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将思维导向写作训练的点上。”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主任陆云说。比如写作《师恩难忘》,如重点写事,可按图1所示去发散;如重点写人,可如图2去发散。由此打开学生思维的源泉,使作文不再无事可写无话可说。
同样,语言训练也用图示符号方法,通过句法训练、段法训练、篇章训练、符号训练以及给句子“请客”法、列算式训练法、比例线段搭架法等多个复式训练系统,将抽象的写作方法用图示符号表示,促进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同时也增加了写作的乐趣,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
“每个孩子都有写作潜质,一旦这种潜质爆发,能量往往超乎你想象。”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湖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史绍典看来,学生作文写不好,不外乎三个原因:缺少真情实感,思维打不开,句子写不美。而新派作文“三位一体”教学法既符合学生习作的心理特征、表达的情感需要,又暗合了写作学的基本规律,让孩子们愿意写、有话写、会写、写得快而好。
“新派”引领“新风”
“新派作文把写作学从高校请出来,走到广大中小学生的作文学习中去,让写作学找到了更广阔的发展和服务天地,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湖北大学教授洪威雷说。
近年来,新派作文团队依托百余名专家学者,不仅打造出新派作文的学术品牌、教学改革品牌和协同创新与推广品牌,还建立了新派作文分级标准、教师分级培训标准,在八桂大地掀起一阵“新风”。目前,新派作文在广西建立起10个自治区级实验区,涵盖500多所中小学校的50多万名学生。还在南宁、上思、岑溪等地成立了师资培训基地,可以同时满足数百名实验教师的各种培训。
作为新派作文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实验教材《新派作文》已进入广西教育厅教辅教材推荐目录。这套教材与《新派作文基础理论》《新派作文分级培训教材》等理论与实践丛书,共同构筑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新派作文理论与实践、“教”与“学”实操训练体系,深受师生欢迎。
也有学生家长疑虑,对于应试教育来说,新派作文写法真的实用吗?高考作文这么写,或许是满分,也可能是零分,考生如何才能确保既能“快乐作文”又不至于在考试中“吃亏”呢?对于这样的担忧,袁刚认为,新派作文倡导的是“生命化写作”“大写作”理念,强调情感、思维、语言“三位一体”。高考作文强调个体的温度与社会群体的温度相结合,个人的前途与国家民族命运相适应,再辅以新派作文写法的指导,往往能让考生写出既符合考试要求又彰显个人见解的文章来。
在梧州市岑溪实验小学,新派作文开设了广西第一个“少年文学桂军”班,将写作课程化,邀请知名作家、记者、教授、名师共同上课。同学们掌握方法后,文思泉涌,妙笔生花,佳作迭出。仅2016年,全班50名学生就编写了4本文集,在《广西日报》发表6篇文章。广西著名散文作家严风华说:“这些孩子真的很不错,激情四射,文采飞扬,广西文学后继有人了。”
“上新派作文课后,我现在写作文心中有底了,再也不像以往那样‘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了。”学生周倩君欣喜地说,新派作文解决了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使作文变得既简单又充满乐趣。如今,许多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引入新派作文理念,学生画的发散图五花八门,不少学生一年级就能写一两百字的文章,大多通顺流利,且颇有文采,童趣盎然。在中高考中斩获作文高分的学生比比皆是,还涌现出一批校园“小作家”“小记者”。
新派作文不仅改变了学生,更让教师们找到了作文教学的新方向新路径。“新派作文的培训是从心灵开始的,它让我‘脱胎换骨’。”南宁市园湖路小学教师潘飞感触良深。此前,潘飞的作文课“沉闷呆板,无趣无法”,经过培训后,她上课终于放开了,激情澎湃,思绪飞扬,妙语连珠,成为一位成熟优秀的作文教学名师。
崇左市是广西发展较为滞后的边境市,在省级教学观摩评比中从未拿过好名次。这个“魔咒”被一位乡镇教师打破了——大新县养利镇中心小学教师覃小平,依托新派作文独特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为崇左市第一次夺得一等奖。“加入新派作文后,有人说我是‘精神病’。我想说,我就从来没这样精神过。”覃小平高兴地说。
在南宁,在桂林,在百色,在钦州,在防城港……新派作文实验教师纷纷在各级教学观摩评比中脱颖而出,成为新派作文实验的骨干研究者和引领者。在他们的引领下,探索出了发散课、符号课、句法训练课、结构训练课等课型,进一步丰富了作文教改的内涵,提高了作文课堂的实效。
“新派作文既有实操体系的打造,又有理论体系的构建,还摸索出师资培训的六级系统,这一立体化的探索在全国的课改中都是独树一帜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晓霞博士表示,期望更多的学子通过新派作文收获成长、成才。
在创新之路上,新派作文团队永不停歇。他们正在研发新派作文在线教育平台,届时将可实现数万人在平台同步学习、互动交流,让更多的孩子快乐作文,用真情实感和永不枯竭的想象力去放飞文学梦想。(记者 周仕兴)
■新派作文
这边风景独好
南宁市西乡塘区金陵中学 167班 黄丽
清明时节踏春赏花,品味大自然的美好。偶然间,我发现了一座在城市中难得一见的美景。
父亲带着我到处游玩,我玩累了也玩脏了,忽然我看见一条清澈的溪流,溪流并不深,仅仅没过脚踝,我洗了洗手和脸,一股凉意就上来了,说是凉的话并不准确,它不冷,但很清爽。洗着洗着,我竟情不自禁地挽起裤脚走进了小溪,踩着溪底的鹅卵石,看着大大小小的鱼和虾游过我的脚,好舒服啊!
我似乎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我就这么一直走,一直走,忽然我看见一棵棵桃树,我穿了鞋上岸,到桃树旁边,一阵凉爽的清风吹来,桃花的花瓣缓缓飘落,带着阵阵迷人的花香落在地上,我看着这美丽的桃花,想着会不会到了秋天的时候,树上就结满了甜美多汁的桃子呢?我可真想尝一尝。想到这,我的口水不禁流了出来。
还真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不,下起了蒙蒙细雨,我再想看这美景也不能被淋成一个落汤鸡呀!我必须得找个地方躲雨才行。慌乱中,我看到,就在不远的前面,田野旁有一个破旧的茅草屋,不管啦,往前冲。我这种运动傻子居然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向茅草屋。我打开门,发现这屋子很久没有人住了,结了蜘蛛网,椅子也被老鼠啃得只剩下一条腿。我出来看了看,发现雨中的桃花,似乎更美了,如银针一样的雨丝打在桃花的花瓣上,花瓣带着雨滴显得更加娇艳欲滴,风来啦,叶子发出“沙沙”声,雨滴在水坑中发出“嗒嗒”的声音,四周都在响,就像是在演奏动听曲子。
雨终于停了,天也快黑了,我就像迷途的羔羊找不到回家的路。还好有那条小溪,不然我就得在这个地方待上十天半个月了。我沿着小溪往回走,看见父亲撑着那把他出门必备的黑伞,我急忙冲过去。父亲责备我说去哪儿啦,也不跟大人说一声,就像小孩子似的,我挠挠头说:“我本来就是个小孩呀。”
很不舍,但是还是得走了。大自然真是神奇,造就了如此美丽的景色。
评语:一个人的旅行,一个人的风景,一个人的美丽,一次心灵的洗礼。作者描写了自己一次沿溪而上的小小旅行,记录了在旅行过程中看到的美丽风景,因为这美景很少有人发现,所以成了“独好”的风景。文章里描写的景物不仅来源于细致的观察,也大量运用了修辞方法,使文章读起来很有味道。(指导老师:朱受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