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17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最近,山西省盐湖区人民法院,在执行申请人马某与被执行人刘某霞的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依法查封了被执行人刘某霞的房屋,并在淘宝网上进行网络司法拍卖。这原本是一件非常普通的司法拍卖,但最终的拍卖结果却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在拍卖过程中房屋价格竟不断攀升,原本被评估为73万3千零77元的房产经过刘某丽34次竞价,最终拍出了145万零77元的价格。
在拍卖结束后,买方刘某丽找借口拒绝按拍卖成交价付款。为此,盐湖区人民法院对刘某丽进行传唤要求其到庭接受调查,但刘某丽却以在北京出差为由拒不到庭。
刘某丽其实与刘某霞认识,34次恶意竞价也是刘某霞授意的。刘某霞的本意是想保住自己的房子,但是自己和朋友刘某丽约定好的购房款因故不能兑现,所以导致竞拍成功后不能按时支付拍卖款项。其实刘某丽本人没有真实购买意愿,却在朋友的授意下参与恶意竞拍,严重干扰了司法拍卖秩序,对法院正常处置被执行人财产造成了妨碍。
事后,盐湖区法院研究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11条第五款、第115条、第116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183条的规定,决定对刘某丽拘留十五日,罚款五万元。
盐湖区人民法院对该起网络司法拍卖恶意竞拍者进行司法拘留并罚款,在全国尚属首例。专家提醒,我国实行网络司法拍卖是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新型司法活动,恶意竞拍是严重干扰司法拍卖活动,影响执行的质量和效率的违法行为,必须依法打击和规范。
放眼海外,在其他国家司法拍卖的程序是怎样的?拍下不买,会承担怎样的后果?
俄罗斯:恶意竞拍者除损失押金 还要付赔偿款
《全球华语广播网》俄罗斯观察员张舜衡介绍,俄罗斯联邦在2002年2月11日颁布了司法拍卖的专项法规。司法拍卖的组织者必须提前30天,但不早于60天公布拍卖会的时间、地点以及拍卖品的介绍、初始价格。参与司法拍卖的竞拍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存于官方要求的押金,其押金的上限不得超过拍卖品初始价格的5%。没有成功获得拍品或者压根儿没有举牌的买家在拍卖会结束后可立即获得退还押金。出价最高且最终获得拍品的竞拍者必须在当天与拍卖行指定卖家签署合同,该合同适用于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第448条。
而竞拍者之前所缴纳的押金视为对合同债务的履行,如果成功竞拍者没有在拍卖会结束之后5日内将款项足额汇入指定账户,将不会退还押金。此外,对于特殊拍卖品,俄罗斯司法拍卖对于竞拍人还有严格的审查环节。比如对于法人身份,除了资质验证以外,还需要提交一份声明,确保其法人资产不在破产、重组或清算的过程中。如果一旦发生恶意竞拍,除了损失押金以外,竞拍人还面临合同协议中的赔偿条款。如果买家拒不执行,卖方可以根据俄罗斯联邦民事诉讼法第7节诉求法院,并依据民事诉讼法第428条,请求由法院送交执行。如果涉及金额较大,可以向俄罗斯联邦法警局申请调查。根据俄罗斯刑法典,违约债务金额超过150万卢布,约合17万人民币,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这些年,俄罗斯的司法拍卖也在与时俱进。俄罗斯联邦国有资产管理局除了通过报刊杂志宣传、拍卖大厅交易等传统拍卖方式之外,还在尝试利用网上拍卖平台。即便如此,该网上拍卖系统也不是任何人都能轻易参与的,繁杂的前期资料审核和押金制度,能过滤掉很大一部分没有真实购买意愿的买家。
德国:一般物品14天无条件退货 房屋如果恶意竞拍则面临赔偿
中新社驻德国记者彭大伟介绍,在德国司法拍卖的反悔权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竞拍者在某司法拍卖网络平台上选购自己想要参与竞拍的物品。这个网站商品琳琅满目,小到手机、手表、名牌皮包、运动鞋、电动牙刷,大到汽车甚至像电话亭、古生物化石等光怪陆离的物品都有出售,而且这个司法拍卖平台不仅有德国的标的,也可以买到奥地利的东西。网站相关规定显示平台交易适用于德国的消费者法规;也就是说,当你拍到这个物品,并获取之后的14天之内,可以无条件退货,退货流程也非常简单,只需要填写并提交一份书面的退货表格。
另一种情况是在法院、法庭上类似于强制执行的拍卖,一般像房屋不动产有可能出现低于市场价的情况出售,因此比较划算,也比较吸引竞拍者,过去这方面的确出现过恶意竞价,最后拍卖价远远高于市场价的局面。由于标的价格非常高,有相关专业人士也建议,应当避免违约,否则至少面临赔偿定金的风险,还可能会面临其他更严格的赔偿。
澳大利亚:网上司法拍卖等新兴做法不常见
《全球华语广播网》俄罗斯观察员胡方介绍,澳大利亚没有指定专门的强制执行法,一般司法拍卖会由法院负责,由法庭的行政人员充当执行官承担民事执行的职责。
在澳大利亚,司法拍卖的物品大多是房产和车辆。胡方介绍,目前澳大利亚的司法拍卖还是走较传统的路线,网上司法拍卖等新兴做法仍然不常见。
由于澳大利亚法庭较多会使用缺席判决的做法,有些人在判决之前收到法庭传票的时候并没有在意,或者一些新移民因为看不懂信件的内容而导致缺席,最终非常无奈地被法院强制征收了个人财产,甚至房产进行司法拍卖。所以在澳大利亚,如果收到任何法庭等公权机构的信件,一定要认真阅读,千万不能不当回事。澳大利亚几起著名的司法拍卖事件,其情节都有点儿让人匪夷所思,比如去年的一场司法拍卖——卖一幢价值140万澳币,约合700多万人民币的房子,起因是房子的主人阿德莱德市的一名女医生,拒绝支付2084元澳币的撞车赔偿,因为她否认这起撞车事故与自己有关,于是这场索赔官司从2013年一直拖到了2015年,相关的法律费用也累积到了3552元澳币,最终为了几千元的赔偿金,法庭下发了财产扣押令,并在去年5月扣押了这名医生名下140万澳币的房产进行拍卖,当然,拍卖金额扣除赔偿金和相关法律费用之后,剩下的钱,归还这名医生。
而另一个险些成为司法拍卖房子的新闻,在悉尼可谓是家喻户晓。悉尼著名的豪宅聚集地邦德地区,有一幢被称为垃圾屋的房子,按照房子的价值估算,这幢房子有望售价超过两百万澳币也就是一千多万人民币,但是房子主人的一个怪癖就是收集垃圾,他家整个院子里屋里都堆满了垃圾,之后在累计欠下了当地市议会18万澳币的垃圾清理费和市政费用之后,法庭第四次准备对房子的主人进行强制拍卖。但较为神奇的是,每次总在最后关头,房子的主人或者他的朋友,会在判决最终下达之前,去市议会交一点点钱,而最终躲过拍卖;很多希望通过司法拍卖,用较低价格买下这个房子的买家,总是眼看着就要开拍了,结果拍卖又取消了,可谓是“满怀希望着来,带着失望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