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没有远方,有爱就是故乡。
当他们别妻离子、克服高原反应和重重困难,来到藏族阿妈的家门口时,他们的心里揣着同样的梦想:让西藏的孩子也能像内地大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优质教育。当他们在藏族百姓家门口办起一所所优质特色校时,他们有着同样的期冀:让西藏的孩子有机会走出大山,成为民族团结的桥梁和纽带。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使命——教育援藏。
2015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
2015年12月,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印发《“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启动组团式教育援藏:从内地学校选派800名教师进藏支教,以教育部直属高校附属中小学为示范、援藏省市学校为主体、以选派数理化等紧缺学科教师为主……每10—50名教师组成一个团队对口支援一所中学,17个省市分别对口支援一所中学,教育部直属高校附属中小学对口支援拉萨和林芝3所中学和一所小学,“十三五”期间,共计援助西藏20所中小学;同时,每年从西藏幼儿园、中小学、中职学校选派骨干教师、校长和学校管理干部400人,到教育部直属高校附属学校和对口援藏省市学校跟岗学习、挂职锻炼、集中培训……
2016年秋季新学期伊始,来自北京、上海、山东等17个省市的800名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如约进藏,在西藏7市(区)20所中小学扎下了根。
一年过去了,他们给西藏教育带来了什么,又给西藏教育留下了什么?8月20日到26日,记者跟随教育部采访团走进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多所受援学校,实地考察“组团式”教育援藏给西藏教育带来的变化。
特色援助:办起藏族百姓家门口的优质特色校
位于山南市扎囊县的山南三高是一所新建校,2016年首届计划招生500人,却只来了430人;2017年仍计划招生500人,报名学生却达4300人,当年录取分超出当地高中平均录取分数线15分。
“全山南市初三毕业生只有5100,报名我校的学生就有4300人,为什么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山南三高校长、来自湖南岳阳市第一中学的援藏干部邹四雄骄傲地说,“学校管理怎么样,学生素质怎么样,一年多的时间,老百姓都看在眼里,口碑是最好的解释。”
作为湖南省对口援助学校,为充分借鉴和有效吸收湖南基础教育办学经验,全面解决山南三高顶层设计、师资力量、教研教改等方面的难题,湖南援藏队伍在湖南省教育厅、西藏自治区教育厅的支持下,于2016年10月首创“联校模式”,以资源共享为核心,以“互联网+教育”为支撑,以“联校班”为龙头,充分利用湖南省优质教育资源,办出了一所藏族百姓家门口的优质特色校。2016年10月,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山南联校正式挂牌。
什么是“联校模式”?“联校模式”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背靠湖南全省教育资源,以长沙市一中为对接点,通过长沙市一中教师在线授课,实现内地教师与西藏学生面对面;通过网络教研,实现学科教研组与西藏教师面对面;通过短期援藏,实现教学管理人员到学校现场指导,与山南师生面对面。”邹四雄用“三个面对面”来总结“联校模式”的优势。
作为西藏自治区唯一一个获批的面向全区招生的“联校班”,“联校模式”的秘诀就在于教师。
“我们为‘联校班’安排了三类教师,一类是援藏教师中的佼佼者,一类是到内地跟岗学习的西藏本地骨干教师,还有来自长沙市一中的在线授课教师。”邹四雄说。
一年多来,湖南省多次选派教学管理人员到山南三高短期援藏,联合开展“基于‘互联网+’教育的联校模式”国家级课题研究;名师论坛栏目开展以后,已有多位湖南名优教师进藏进行业务指导和学术交流;在学生之间,友谊结对、帮扶结对已蓬勃开展;到内地跟岗学习一年的教师已达30余名,通过“青蓝工程”结对的46名师徒中,益西曲珍、旦增顿旦等4名青年教师获得了2017年山南市教学竞赛一等奖……
“援藏先援教,发展先育人。我们援藏干部、教师最大的作用是桥梁,是把湖南的教育资源和西藏的教育需求对接起来。”在湖南省援藏干部、挂职山南市教育局副局长的钟秋明看来,“联校模式”的路子走对了。
而在拉萨,北京市政府投资2.2亿元建成了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江苏省政府投资2.63亿元建成了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拉萨实验小学则由教育部直属高校附属小学对口援助,12名教师分别来自北大附小、清华附小等十余所部属高校附属小学。
“先进的办学、管理经验的输入,软硬件条件的显著提升,使拉萨3所受援学校成为西藏自治区基础教育的翘楚。”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吴爱珍说。
务实援助: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2017年毕业季,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小学学业水平名次从全市第35名跨越式提升至第5名;初三与初二时相比总分提升了近100分;高一录取分数线在全自治区排名第四;高考文、理上线率均达100%……而这些目标的实现仅用了一年零两个月。
“上海教育‘组团式’援藏援出了效率。”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校长、援藏干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傅欣高兴地说。
从教学管理人员、科研管理人员到教师队伍、信息管理队伍,甚至包括办公室、后勤……从援藏伊始,上海市教育援藏队伍就是“想好了干”:不仅设计了一整套学校管理架构,而且将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作为教育援藏的核心,为西藏教育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教学管理科学化是上海市教育援藏团队想要留给本地教师的“真经”。
在教学上,引入“有效达标度”概念,从教师培养、日常教研、课堂测评、听课评课、教学设计等各方面对本地教师进行全方位培训,制定一整套规范化教科研制度,构建制度12项、举办教研培训23场、开展课题20项、收集教学案例70篇、编撰校本教材29种、编制了《教科研白皮书》、基本完成所有考试学科的电子教案库建设……
在管理上,一方面对教学和管理岗位实行“一岗双任”。尤其是科研处主任、教务处主任、教研组长等关键岗位,由本地教师和援藏教师共同担任,一对一负责,一起工作,既保证了每一项工作尽快推行,也保证了教师之间的融合交流。另一方面,积极引入信息管理系统,对教师备课、学生作业、阅卷批卷、成绩分析等全面实行信息化管理,提高教学效率。
在硬件设施上,以每年投入不低于3500万元的规模,大力进行现代化学校建设:实现全校网络全覆盖;全面开展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寝室标准化建设;打造物联网教室,让西藏的孩子感受未来教室、未来课堂。
“一年的时间很短,即便我们的教师可以带一届学生,对整个日喀则教育来说边际效益也很小。只有通过‘组团式’援藏的团队作战、系统化设计、科学化精细管理,我们才能实现随时随地撤离这个学校,去援建另一所学校。”傅欣说。
傅欣把“组团式”教育援藏比喻成一场足球赛:“上海援藏队伍负责教学、教研、管理等基础工作,而把毕业班的担子压到本地教师身上,把最后的临门一脚,以及成绩、荣誉留给本地教师。”在傅欣看来,这也是两地能迅速融合,迅速开展工作并取得成绩的关键所在。
下一步,傅欣计划打造两个联盟:一是“日喀则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合作联盟”,囊括了日喀则上海对口援藏的5个县10所初中,共享优质师资、教学计划、重点课程;二是“海峰(上海—珠穆朗玛峰)联盟”,将上海多所名校拉进来,充分利用上海资源,“走一条‘组团式’援藏的新路子”。
在日喀则,除了上海实验学校外,山东省对口支援市一高,校长韩东提出以打造高效课堂为中心,以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为重点,培养了一批“名管理人才、名班主任、名教师”;吉林省对口支援市三高,在校长韩作伟的带领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成绩”为核心,以“全力打造优势学科,全力攻坚薄弱学科”为突破点,力争用3年时间将三高打造成日喀则乃至西藏的一流名校;黑龙江省对口支援桑珠孜区二中,校长殷茂堂带着团队,探索出了以素质教育为突破口,在丰富社团课程的基础上,构建“文化创新”课程板块,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建设之路。
“有的团队以管理为抓手,突出特色和提高;有的以德育为重点,培养学生优秀品质;有的以全面发展为重心,德智体美音全面发力……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编撰的校本教材,每个团队都有很多创新值得我们学习。”日喀则市副市长李玉建说。
深情援助: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拉萨实验小学副校长、援藏干部南开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魏小东说:“在西藏,我一直被温暖包围着,也一直全心全意地服务着。家长们的肯定和期待,孩子们的依依不舍,是我追求的目标,是我毕生的梦想!”援藏两年多,魏小东变得消瘦了,人也黑了,但她还想再干两年,再多带一些孩子。
在山南一高,来自湖北孝感三中的援藏教师陈佐如是名人。“不是因为他担任了什么职位,而是因为他特别有责任心,而且在业务上对我们启发特别大。”山南一高高三数学教师旦增卓玛说。
在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来自北京实验学校的熊爱国成了孩子们的“熊爸爸”。两年里,他为学生募集冬衣600余件;筹集3万元为600多名学生每人购买一本《新英汉词典》;利用周末时间深入农牧区家访,走遍了班里36个孩子的家……
在昌都,天津、重庆、福建主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开展“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重庆为昌都一高捐款50余万元;天津为二高捐赠图书、衣物等折合人民币16万元;福建团队联系侨商为三高师生捐款30万元……
在林芝,广东省教育援藏团队重视核心素养教育,声乐、舞蹈、健美操、象棋等“拓展课”逐渐成为林芝二高的特色和名片;在那曲,浙江、辽宁为当地投入资金2.5亿元,用于15个基础教育基本建设和设备配备项目建设;在阿里,依托陕西、河北先进的管理经验,《拉萨阿里高级中学三年发展规划》等使学校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组团式”援藏在西藏7市(区)遍地开花。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在山南市“组团式”援藏教师公寓区,一排排5层高带电梯的小楼整齐地排列着,每个援藏教师都可以分到一套60平方米的公寓,公寓里有暖气、氧气、网络,整个公寓区还配备了食堂、健身房。
“2016年9月,我们启动了援藏教师周转房工程,为援藏教师建了830余套周转房,全部配备了电梯、暖气、氧气和食堂。此外,我们还安排财政专项资金,为援藏教师每月发放900元生活补助,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西藏教育厅厅长杜建功介绍说。
在杜建功看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17个对口支援省市和教育部直属高校附属中小学选派的教师进藏后,成效显著。”他说,“组团式”教育援藏不仅提高了西藏受援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建立起西藏与内地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常态化机制,而且辐射带动了西藏县、乡中小学的发展,促进了西藏基础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更重要的是‘组团式’教育援藏促进了师生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培养造就了一大批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杜建功说。(记者 董鲁皖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