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话剧《罗刹国》不仅仅获得了荣誉

2017-09-08 07:42:20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回忆起此次巡演的情景,剧组成员普遍表示,高密度、高强度的演出让人印象深刻,但更让他们觉得有趣又充满挑战的是,每一个人都要走上街头,操着并不流利的英语和间或蹦出的简单的法语单词,发单页、贴海报,为剧目的宣传出力。

“演员及剧组成员参与到宣传中,是这两大戏剧节的特色。否则你的戏很容易就会湮没在1000多部来自各个国家、风格各异的作品中。就连很多在国际戏剧舞台上已经很有威望的老艺术家也会走上街头,即便演出已经一票难求,他们也不会停下。”演员汪玥说,在阿维尼翁和爱丁堡的街头,看着形形色色的艺术家为自己的演出卖力宣传,她突然明白了,这些艺术家始终认为,他们的身价取决于自己的作品,而不是自尊心。

演出前的3个小时,冒着高温为发单页奔走,身着戏服在街头演绎剧中片段,向每一位潜在观众微笑着推荐剧目……在40余天的行程中,《罗刹国》剧组共发出4万多张单页和700多张海报。这样辛苦努力也很快收到了回报,近30场演出,平均上座率为八成,仅在爱丁堡的12场演出票房已达5404.75英镑,超过了行前的预估。

因为英语不错,艾阔有了更多和国外观众交流的机会,他们的热情让他感动不已。“一个带着两个孩子的观众对我说,她从我们的戏里发现了许多与西方传统文化相通的地方,比如炼狱、受难和救赎,她惊讶于两种文化竟能如此相似。一位英国观众说,《罗刹国》是对邪恶世界的一瞥,一定要吸取教训,不要再到罗刹国去。还有许多观众来问我关于皮影、肢体表演、国家话剧院、《聊斋志异》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戏里的中国元素是新鲜的,更是有力的。”艾阔说。

据剧组收集的调查问卷显示,63位回答“你是否对中国戏剧有特别的兴趣”问题的观众中,有36人回答“是”,其中有10位观众说,他们对于中国和中国戏剧的兴趣源自《罗刹国》。

观众的好口碑,让《罗刹国》吸引了专业戏剧媒体的关注。“这部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的剧目,不仅仅做到了充分利用好丰富的中国元素,更重要的是,为观众带来了中国式思维中深层次的思考。而独特的肢体舞蹈元素和具有象征意义的木偶元素拉近了那些听不懂中文的观众和这部剧的关系,让那些观众即使语言不通也能配合字幕快速地理解戏剧推进中每一个情节的隐喻性。对一个完整故事精心细致的讲述,加上以小见大循序渐进的讲故事方式,这正是让欧洲观众更快地看懂中国现代戏剧的良好选择。”苏格兰戏剧观察家网如是说。在这之后,英国广播公司、《泰晤士报》等英国主流媒体也陆续对《罗刹国》进行了报道。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