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老北京胡同的“标配”

2017-09-06 15:06:56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老北京的一些老字号也起源于小胡同,如便宜坊老店在鲜鱼口,全聚德在肉市,均不在前门大街。广和居在宣外北半截胡同,清代这里是京城最大的饮宴场所之一,曾产生过许多风流轶事,一直营业到1917年才关门大吉。

明清到民国时期,北京大大小小的会馆有500余家(有的统计有900余家),其中绝大多数设在胡同而不设在大街上。胡同幽幽,庭院深深,宜于做学问搞创作,鲁迅的《阿Q正传》就是在胡同里的会馆写出来的,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诸人也是在胡同里的会馆策划“公车上书”,搞得“戊戌变法”轰轰烈烈。至于梨园界的前辈,无论是“四大青衣”还是“四大须生”,他们在舞台上唱念做打,展现艺术光辉,但他们的旧居、故居都在小胡同里。至于历史上设在胡同里的王府、衙门及各种名人故居和大宅门大四合院,为小胡同增色不少,但它不是北京胡同的标配,远不如那些水井、寺庙和小铺儿有胡同气息、有影响、有趣味。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