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券商中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一场全新的二马相争的大戏再度上演!
余额宝真正的对手来了!微信测试新功能“零钱通”,再次出招PK余额宝。从功能上看,零钱通与余额宝已经全面对标,高度相似。
这是微信和余额宝的第二波大战。2013年6月13日,余额宝正式上线,成为第一只互联网货币基金,迅速蹿红。随后2014年年初,微信红包的推出,使得微信支付一下子打出个漂亮的翻身仗。
那一次被马云比喻为偷袭珍珠港,也让马云无可奈何。但是,随后两年的情况看,微信理财通始终做得不温不火,没有什么让用户尖叫的体验。但余额宝却在跑马圈地,规模不断攀升,直到如今登顶全球最大。
就像上一轮微信红包一样,这次微信 “零钱通”的推出,也选择了一个巧妙的时机,那就是余额宝正在成为众矢之的。监管层正在引入对于余额宝的特别规定,力图压缩总量。
东风既来,“零钱通”能否再像微信红包一样,再次掀起新一轮风暴,我们拭目以待。
微信测试新功能“零钱通”
9月4日开始,部分关注了“腾讯理财通”这一公众号的用户收到了一条推送——《微信支付新功能——零钱通》。这是微信支付新功能”零钱通“的首批白名单用户测试。由于是新功能的限量体验,目前并不是每一位用户申请后就能参与体验。
据微信支付介绍,零钱通功能与余额宝非常类似:用户可以将零钱通里的钱直接用于消费,例如转账、发红包、扫码支付、还信用卡等。同时,当资金放在零钱通里不被使用时,可以自动赚取收益。
微信支付中“零钱”的理财功能从“零钱”入口进入后,点击下方的“零钱理财,让零钱安稳赚收益”,便可进入理财产品的选择页面。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零钱理财一共对接了4只货币基金,近七日年化收益率在4.14%-4.46%之间不等。
零钱通如何PK余额宝
如果仅仅从理财收益率角度看,余额宝,今天的7日年化收益率为3.9952%,普遍低于零钱理财里面罗列的4款产品4%以上的收益率。
但是,理财并不算这次零钱通的创新之处。这些功能和产品都早已存在。
这次零钱通的创新在于,在实现理财的基础上,零钱中那些已经被拿去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可以随时取出用于消费、发红包、转账等功能。
这样来看,零钱通与余额宝的功能已经高度相似,功能全面对标。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当你成功开通零钱通后,以后给好友转账发红包啥的,在支付方式界面中可以直接选择使用零钱通支付了,这可是支付宝比不了的。
不过,使用“余额+”里面的零钱,你得提前输入一定额度,才能将钱“取”出来,并在5分钟内到账,目前还不能像余额宝那样,实现随存随取。似乎从这一点看来,仍然有进步空间。
腾讯瞄准的不只是货币基金
余额宝和理财通,以及刚刚测试的零钱通,在理财上都属于货币基金范畴。但是腾讯旗下丰富的产品线,也给零钱通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
9月1日,腾讯通过旗下的微众银行推出互联网银行卡——“微众卡”,完全可以在后期弥补这一缺憾。
“微众卡”没有实体卡,开户无需去柜台取号排队,填一大堆资料。只需在手机软件上直接刷脸,2分钟完成。完全不用担心银行卡丢失、补办。而它与传统银行卡一样具有转账、存款、消费、理财四大核心功能。而且“微众卡”与微信全面打通,让9亿微信用户找到了新的存款、理财、支付方式。
腾讯通过“微众卡”,在微信里实现了阿里“余额宝”最重要的功能:消费、理财同步进行,边赚边花。一旦“微众卡”与微信的“理财通”和零钱通无缝融合,用户体验上将比余额宝更加创造活力。
新规则“捅刀”余额宝,微信快速抢跑
许多人选择将钱存在余额宝,主要是因为“方便”二字,可以用来购物消费,还能随存随取,便捷程度满分。但是微信的支付场景同样不弱。
而且,目前,微信的活跃用户已经超过9亿人,支付宝活跃用户达5亿人左右。如此大的活跃用户差异下,余额宝规模却远远大于理财通,显然,微信支付落后的并不甘心。
腾讯在此时选择上线“零钱通”,很大程度上和监管逐渐明朗有关。
因为余额宝规模的突然飙升,来自各方的监管也是持续加码。
2017年5月27日,余额宝最高额度从100万元调整为25万元。
2017年8月14日起,天弘基金将个人持有余额宝的最高额度调整为10万元。
2017年9月1日,《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出台。
现在增加了一条:基金管理人的风险准备金不符合“200倍”的,不得发起设立新的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核算的货币市场基金与单笔认申购基金份额采用固定期限锁定持有的理财债券基金,并自下个月起将风险准备金的计提比例提高至20%以上。
同时,监管层强调,余额宝不仅要适用普遍的流动性管理规定,还得适用特别规定。
显然,当下的余额宝面临的压力是空前的,从风险准备金到可购产品,都将面临一系列更加严格的规定。这个时机,必然给其他参与者带来更多抢跑的机会。
然而,面对这一良机,腾讯能不能抓住抓好,仍然要看内部资源的配置情况,需要强化配置腾讯金融事业部更多资源,才能为更多金融业务做好支撑。否则,仍将重蹈当年微信红包之后叫好不叫座的覆辙。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