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五菱工业公司与佛吉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
五菱工业公司柳东乘用车零部件基地的自动化生产线
五菱工业公司柳州河西工业园生产基地,主要生产冲焊件、制动器、内外饰等产品。
李 栋 邹束英
砥砺十年,苦修内功。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以十年磨剑的精神,铸就新的辉煌:2002年,广西汽车集团“中中外”三方合作后,在改革中谋求新突破;2007年,以零部件、发动机、专用汽车三大业务资产与香港俊山集团合资设立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并成功实现境外上市。10年来,五菱工业公司阔步迈进,营业收入从合资之初的64亿元,发展到2016年超过160亿元。
1 改革突破 自强发展
回首15年前,广西汽车集团负责人说,集团几乎再次从“零”做起。2002年,广西汽车集团将最优良资产划拨给上汽集团,并将成熟微车经验送给三方合资公司上汽通用五菱后,剩下的只有相对落后分散的零部件和不增值资产,生产经营举步维艰。
置之死地而后生。窘境中的广西汽车集团当即调整原来落后的生产资源,剥除辅业资产,轻装上阵闯进新市场。
要让企业充满澎湃的发展动力,雄厚资金不可或缺。经多方寻找、多轮谈判,广西汽车集团最终以零部件、发动机及专用汽车核心业务资产,与香港上市公司合资成立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2007年,五菱工业成功在香港上市,获得将汽车制造做大做强的资本。
“精兵简政”和拥有雄厚资金之后,五菱工业开始了“大布局”,谋求产品转型升级:2007年,在青岛开拓零部件生产基地,布局北方市场;2008年,建设柳州潭西基地,整合启动车桥厂与制动器新的生产设施;2009年,零部件年产超100万台套、发动机超60万台、专用车3万辆,微型货改车和汽油观光车等核心产品成为市场领导者;2010年,开始谋求产品向中高端市场转型升级;2011年,拉开转型升级大幕。
2 锁定目标 埋头耕耘
核心技术,就是核心竞争力。“十二五”期间,五菱工业公司盯紧乘用车零部件拓展,以此作为转型升级、持续发展的中长期发展战略重点。通过技术标准创新、工艺标准改造,五菱工业公司形成了后扭梁、后部下车体、副车架、座舱总成、发动机等乘用车零部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2014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款乘用车NP18发动机研发成功,2015年产量达30多万台。从2011年起,分期启动重大项目,包括青岛产能扩建项目,扩充柳州河西工业园零部件生产基地,新建重庆、柳东、印尼等生产基地。2016年,乘用车零部件营业收入超过89亿元,发动机营业收入超过41亿元。今年上半年,乘用车配套比重已增至70%。
市场那么大,我只取一块。五菱工业公司瞄准细分市场,重点开发符合新法规的校车和新能源客车等产品,探索有高附加值的特种改装车业务。事实证明,这条路走对了,而且越走越宽:五菱冷藏车获得中国冷藏优秀产品应用案例奖项;防暴运兵车交付武警广西总队,作为国内自主品牌运兵车辆,获得军工系统认可;五菱观光车被选为2017年“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故宫外宾接待专用车,等等。如今,五菱微型货改车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57%,还远销美国、越南、牙买加、墨西哥等海外市场。
年报显示,以五菱工业公司为主要资产的上市公司五菱汽车,2016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67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上升24%;毛利增长23.6%,净利润2.8亿元,同比猛增64.8%。
3 智造升级 向前迈进
只有“智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2014年,五菱工业公司在柳州河西工业园的冲焊、制动、塑料、座椅四大新工厂陆续建成投产,河西零部件搬迁改造项目完成。这个项目新增的自动化冲压线、后部下车体自动化焊接生产线、机器人喷涂线、等高齿加工线等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五菱工业公司由此形成了以自动化、柔性化、标准化、系统集成化、模块化供货的四大系列核心产品竞争力,为产品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五菱工业公司在柳东新区新建的乘用车零部件基地,更是从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三个方面提升了乘用化能力,拉开了由“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的序幕。
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五菱工业公司已改造和新投入自动化生产线96条、机器人763台,在柳东新区基地的乘用车生产线自动化率超过52.63%。
“智造”的步伐永不停止。不久前,五菱工业公司的“轻量化汽车底盘关键零部件智能工厂新模式”项目,成功通过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2017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立项。公司将围绕轻量化汽车底盘关键零部件“一厂两线”(智能工厂、后桥主减速器智能装配线、独立悬架智能装配生产线)开展建设。项目的提出,填补后桥/独立悬架装配生产线关键短板装备国产化空白,开启轻量化汽车底盘关键零部件智能工厂新模式,提质增效降耗,形成关键技术的行业标准与专利。
4 扩张转型 多点联动
强强联合更加强。合资10年,五菱工业公司给予股东年平均投资回报率达20%,股东方对五菱工业公司的发展前景看好,在企业转型发展关键节点持续补充资金。
扩张的自信,来源于自身技术与资金的实力。五菱工业公司统筹安排项目投资需求,稳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2011年,股东增资0.98亿元,用于青岛基地产能扩展项目,工业公司零部件模块提升年产能30万台(套),产能增幅达30%。2016年股东增资1.6亿元,用于工业公司柳东基地第二期工程、柳州菱特基础设施及工装配线、3.7升进阶型号发动机研发、重庆基地第一期工程新生产设施建设等。2015年8月,重庆基地竣工生产,标志着五菱工业公司在柳州、重庆、山东的生产战略布局完成。
2017年,股东再次为五菱工业公司现金增资3.4亿元,用于各项扩张及改造项目,包括建立新生产设施、兴建及安装厂房与机器设备、研发新产品、技术改造等,业务重心转移至高附加值产品。
2017年7月,五菱工业公司投资1.66亿元在印尼生产基地建设的项目正式投产,在海外的零部件年产能将达到10万台(套)。从此,五菱工业公司“跨省出海,多点开花”的产业布局正式形成。
5 开放合作 谱写新篇
发展10年,几次艰难抉择。五菱工业公司化挑战为机遇,打通产业链各个环节,拓宽业务宽度,实施改革,顺利走上转型发展之路。开放合作、创新升级,将成为五菱工业公司的发展主线。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在广西汽车集团总体发展战略引导下,五菱工业公司一步一个脚印,开放合作,改革创新,与世界500强企业紧密合作,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大力推进汽车零部件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向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等高端零部件领域发展。2017年7月,公司与世界第三大座椅生产商佛吉亚签订合资合作协议,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预计合资公司2022年具备整椅独立开发能力,年产值将达到20亿元人民币。
10年积累,厚积薄发。五菱工业公司还开发生产新能源整车,目前已有3款纯电动物流车、1款纯电动客车进入国家推荐目录,并与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充电配套服务商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未来,该公司将启动在柳东纯电动乘用车和商用车研发生产基地建设,寻找新能源电池方面的潜在合作方,推进整车产业转型升级。
(图片由五菱工业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