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睦邻中心成为社区居民“乐活平台”

2017-09-06 06:22:06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按照常规动迁模式,居民意愿征询同意率达85%以上,签约率达90%以上,该地块动迁就可生效。可生效后,总有一些“钉子户”拖着不签,最后只能靠司法强制执行,政府部门还要处理各类矛盾。“三个100%”,是在区旧改指挥部的指导和统筹下,由街道搭台引入第三方律师参与,通过居民整体协商的方式实施和平动迁,节约了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整个地块的动迁也不留“尾巴”。

居民为何愿意相信社会组织?原因在于,作为第三方,社会组织客观公正,作为专业机构,他们从成立起就在某一领域具有专业优势。同时,社会组织生长于民间,完全融入居民,通过挨家挨户的走访来取得信任,帮助居民协商解决问题,其效果往往好于法律裁判或政府行政管理。

谢东是上海公义房屋征收法律服务中心的一员,他曾经花4个月时间蹲守228个旧改基地。谢东形容自己的工作方式是“到家搭平台”,一家一家上门协调。比如,钱家有兄妹4人,房子的产权人是其去世的父母,一所房子的征收要分出4套房子,姐弟4人相持不下,迟迟不肯签约。谢东与他们谈政策、谈亲情、谈法律,分析利害关系及持续僵局的法律后果,经过8次正式上门商谈和多次私下个别约谈,最后一家人终于在合约上签字。

记者注意到,政府部门有着多元的社会治理需求,尤其在面对社会矛盾时,社会组织以其专业优势和深度介入在其中充当了“润滑剂”。目前杨浦全区共有社会组织702家,其中以综合治理为主业的专业调处类社会组织共10家。在社会组织的参与下,政府社会管理综合成本下降了,治理效率更高了。

挖掘居民自治能力

从参加兴趣小组、活动俱乐部,到参与社区治理,居民的自治能力被充分挖掘

2012年,上海新途社区健康促进社开始运营上海杨浦区延吉社区第四睦邻中心前,曾做过一次面向全社区的需求调研,在100份调研样本中,高达95.3%的居民认为现有的社区服务无法满足居民需求。如何让服务跟上需求?杨浦的做法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由最贴近百姓的人来提供服务。

在小区一座老房子的一楼开辟出一片公共空间,划出9个不同的功能区,同时满足小区居民健康、教育、国学、戏曲、饮食、体育等方面的多元诉求,并为社区里12支居民团队提供日常活动的场所,这在以往的小区架构里从未有过。睦邻中心正是在街道和居委会中间“长”出来的自治组织。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