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新理念:可进入可参与 景观化景区化

2017-09-06 03:51:43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市民在桂溪公园内骑行 摄影 王欢

“天府绿道与自然对接,和天府文化串联,具有不可复制性。其规模可以说是我国城域中到达公里数最长的。”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景观院副院长张静

2日上午,锦城绿道首期工程在玉石湿地示范段开工,意味着天府绿道体系正式启动建设。作为一份厚植城市自然人文环境、提升市民宜居生活品质的“绿色大礼包”,天府绿道如何做到“可进入、可参与、景观化、景区化”?让我们来听听天府绿道设计团队的多位专家怎么说。

开放式、多功能

曾经生态屏障 未来是公共生态空间

“天府绿道的设计构想,借鉴了很多国内外绿道建设的先进案例。不同的是,成都天府绿道建设与自然对接,和天府文化串联,这些建设具有不可复制性。同时,天府绿道的规模可以说在我国城域中到达公里数最长。”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景观院副院长张静将成都的天府绿道建设与美国、法国、新加坡等国外先进的绿道建设案例进行类比,称其强调了人在慢行交通系统中的重要性。

以率先开建的锦城绿道为例,其定位为开放式多功能的环状生态公园,具备生态保障、慢行交通、休闲游览、城乡统筹、文化创意、体育运动、农业景观、应急避难八大功能。其范围是环城生态区内133平方公里的生态用地,总规划内容包括500公里绿道、4级服务配套体系、20平方公里多样水体以及100平方公里生态农业景观区。

四川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景观院院长高静则表示,“以前,环城生态区这个一公里厚的大绿环,更多是作为中心城区的生态屏障,承担调节城市气候、改善大气环境的绿肺功能。随着新的城市发展理念的确立,按照‘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格局优化拓展城市空间,这里成为城市的大型公共生态空间。今后通过建设锦城绿道这条‘大动脉’,把众多的公园、绿地等串联起来,田园、湖泊、森林等风光都将在此呈现。”

可进入、可参与

将建16个特色小镇 约1050处体育设施

按照“可进入,可参与”原则,锦城绿道将在相应用地范围内建设16个特色小镇形态的一级驿站、30个特色园区形态的二级驿站、170个林盘院落形态的三级驿站和亭楼小品形态的四级驿站,配套建设118个分散式出入口和12万个停车位。将实现公共交通接驳、水电气讯网基础设施支撑、智能服务管理系统全覆盖等,并结合各级驿站发展音乐、文博、设计、动漫等文创产业。

根据规划建设方案,锦城绿道将承载体育健身功能,结合各级驿站设置各类体育设施约1050处,主要包括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健身设施等群众体育场地,以及满足垂钓、攀岩、滑板、户外拓展、跑酷等活动的特色运动场地,未来还将承办国际国内自行车、马拉松等赛事。

值得一提的是,锦城绿道的建设还将获得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技术支持。高静举例说,“比如将来市民和游客一进入锦城绿道范围,就可以从相应的APP上获悉整个绿道内的实时人数,哪里可以停车,以及附近有哪些闲置的体育设施可以使用,有哪些餐饮场所等信息。”

景观化、景区化

原有农田保护提升 还将成为大地景观

“天府绿道并不是完全人工化的项目,是要夯实与自然对话、传承天府文化的生态基底。”也许有的人会担心随着城市发展,未来农田、动植物栖息地等会逐渐消失,高静表示,天府绿道的建设可以打消这样的担心,还要加以“景观化、景区化”。

高静解释,天府绿道建设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让沿线地区还原于它本身应该有的状态。比如,其中有大量农田,尤其是区域级绿道体系中“三环”之一的田园绿道,将沿第二绕城高速而建,绵延300公里。“对于这些农田,我们不会改变它原有的用途,而是让它得以保护提升,成为更优质的农田和各式各样的田园景观。”

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景观规划设计二所所长王磊也认为,此次天府绿道的建设让农田成为一类重要的大地景观,是弘扬天府之国农耕文化的创新之举。

天府绿道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刚性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仍以锦城绿道的建设为例,该绿道将保护和提升林盘院落功能,发展观光农业、规模农业,形成35.2平方公里粮油农作物景观、65平方公里都市观光农业景区、20平方公里多样水面、24平方公里森林及9平方公里公园景区的生态系统。

根据规划建设方案,锦城绿道在三级驿站的建设中将打造170个林盘院落,其中150余个都是保护利用现有林盘,并将增配博物馆、艺术馆,特色购物、画廊画室等特色服务以及基础服务。

天府绿道如何建?欢迎市民来建言

除了专家设计团队的奇思妙想,普通市民也可以参与到天府绿道的设计当中。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天府绿道的相关设计规划将在成都市规划馆展出,市民可前往了解,欢迎大家积极为天府绿道建设建言献策。”成都晚报记者 薛欢

锦城绿道

八大功能

生态保障 慢行交通

休闲游览 城乡统筹

文化创意 体育运动

农业景观 应急避难

总体规划

500公里绿道

4级服务配套体系

20平方公里多样水体

100平方公里生态农业景观区

配套体系

16个特色小镇形态的一级驿站

30个特色园区形态的二级驿站

170个林盘院落形态的三级驿站

亭楼小品形态的四级驿站

○评论

成都市民的“绿色大礼包”

与以往分散的各级各类绿道不同,天府绿道“一轴两山三环七带”的大格局,打通了成都1.433万平方公里土地的“绿色大动脉”,将上千万市民的家园变成诗意栖居之地。从其内涵来看,从产业逻辑出发延伸休闲旅游、体育运动、文化博览等功能,从人本逻辑出发提供多样性、差异化、个性化综合服务,让市民享受更多的绿色福利、绿色乐趣。因此,未来的天府绿道,既注重人性化和宜居性,又兼顾观赏性和经济性,体育设施、科普场馆、画室画廊、便民商业等等各具特色的配套设施及服务,深度融入绿道系统之中。

未来,参天大树带来阴凉静谧、乡土花木清香四溢……闲暇时光,邀上三五好友,或在花草树丛间漫步,或沿自行车道骑行,或到掩映在林盘中的画廊、博物馆里参观。碰巧的话,回家时还能买一两件心头好或者新鲜果蔬。天府绿道,将是属于每个市民的一份“绿色大礼包”。 成都晚报记者 薛欢

相关报道:

    关闭